学院概况

深谙儿童心理 开创教学新篇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12-08  阅读: 172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承办的2022年海外华文教师家庭华文教育及小儿童华文学习线上研习班邀请到国内多位优秀教师,讲授少年儿童心理专题”“学前儿童中华文化教学主题活动设计”“实用乐器辅助华文教学等课程。名师们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历,向学员分享儿童华文教学的经验和技巧,广受好评。


童心港湾,用心护航

——少年儿童心理专题

少年儿童心理专题课程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政府特邀心理专家邓茂负责教学。邓老师就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应对策略、幼儿心理教育的方法等向学员详细讲解关于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中,邓老师提出我作为老师/家长,平时关注儿童心理吗?”“我的重视度有多少?”“为什么要关注儿童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与学员们热烈互动,课堂氛围融洽。她指出,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在于:儿童智力正常,乐于学习和活动;经常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行为正常,稳定协调的个性;能与他人友好相处;一定的自我认识,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堂图片


柬埔寨学员叶赛玲表示,这门课程让她增长许多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遇到有心理困扰或问题的学生,教师懂得怎么识别和应对,给予学生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共同发展。本专题不仅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还提出贴近学生心理的多个小技巧,特别适合一线教师理解和帮助需要针对性指导的学生。例如:针对缺乏爱和安全感的学生应更耐心,多些关心和照顾,让他感受到温暖,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同时也鼓励他与同学团结友爱,构建班级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理解和温暖中积极、乐观地成长。

韩国学员肖松风表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每次举办的研习班都是想海外一线教师所想,教授的都是海外一线教师急需的内容,每次都让学员有满满的收获。在这次研习中,邓茂老师的少年儿童心理专题课程让她深受触动,更加深信,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要想有效地教授知识,做好人生导师,就要了解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变化,尤其是要去分析言行举止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及问题原因。

本专题还让肖老师想起一个真实案例:自己班上有个孩子总爱做出一些成人认为的调皮捣蛋行为,后来通过和孩子单独聊天,了解到他在生活中比较缺少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所以肖老师有时间就和他聊天,鼓励他发言,经常表扬他的进步,甚至让他做老师的助手,后来这个孩子变得特别喜欢她的课,调皮捣蛋的行为也逐渐减少。作为教师,如果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到他成长的背景,看到他没有说出来的内在的话语,去理解他,那也一定能用爱和智慧带领他走向更好的明天。我们要做智慧又有温度的教师。


中华文化,扬帆起航

——学前儿童中华文化教学主题活动设计

学前儿童中华文化教学主题活动设计课程由暨南大学幼儿园教学园长、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学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李丽芬老师授课。李老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整合课程的核心概念,全面介绍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可选取挖掘的内容资源。她强调,学前儿童中华文化教学主题活动是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中实施的对幼儿思想、性格、品行、礼仪、道德、气质、风度等方面起全方位塑造作用的优秀文化活动。幼儿园主题课程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打破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根据主题的核心思想、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由此确定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创设教育环境,组织教学活动。

课堂图片


泰国学员陈黎敏认为,李老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地融入幼儿教育,让儿童从小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中成长,由此促进幼儿的文化启蒙,培养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很值得借鉴。李老师介绍的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具体方法,实现了文化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科学的整合,具有启蒙性、童趣性和科学性。陈黎敏表示,以后会采用李老师介绍的方法,通过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将中华文化、本地地域文化融入幼儿课程中。

印尼学员温智茹表示,在之前的教学中只是把中华文化加入到汉语教学课程里,比如过年时给学生讲关于的故事,跟学生一起做灯笼、写贺卡等等,并没有单独给学生上中华文化的课程。李老师的课程让她收获满满,让她了解到文化教学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融合。老师应该让孩子从小了解中华文化,把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里。

课堂图片


乐声悠扬,趣味教学

——实用乐器辅助华文教学

暨南大学附属小学音乐教师王玮玮是实用乐器辅助华文教学的授课教师。她从有趣的儿歌为切入点,提出儿歌、古诗、国学小篇章的朗读是幼儿学习中文的主要方式,掌握朗读节奏韵律,运用一些小小的打击乐器或自制小乐器,编排有趣的打击乐器伴奏,可以让幼儿的朗读变得更有趣。

课堂图片


日本学员方韧非常喜欢王玮玮老师的课程,觉得受益匪浅。王老师将音乐与古诗、儿歌诵读联系在一起,让诵读变得节奏鲜明,富有乐感,更轻快易记,让儿童华文古诗词的教学由难变易,由乏味枯燥变得丰富多样、精彩纷呈。这些非常高效、快乐的教学方法让她很受启发。她打算利用王老师提议的响铃、水瓶等简易小乐器编排作品,参加首届海外亲子诵读美视频比赛,也将王老师这种有节奏有乐感的欢快形式应用在今后的诵读教学中,让孩子们轻松、快乐、有趣地学习诵读,寓乐于教,寓教于乐。

韩国学员马菲认为,王老师将幼儿园常见的乐器与儿歌教学结合起来,这个方法很新鲜。虽然她以前也注重带节奏朗读儿歌,但是还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去深入学习过。王老师用简单的符号对应节拍,每一首儿歌都能用不同的节拍符号标注出来,这让马菲从音乐的角度去重新解读儿歌诵读,获益良多。马菲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低龄孩子,5-7岁的幼儿居多,这门课对她来说帮助非常大。她打算用王老师教的方法,准备一些常见的小乐器,并尝试用饮料瓶、豆子等常见物品做一些可以打出节奏的乐器,带领学生们一边打节拍一边学儿歌,一定非常有趣。

学员马菲自制小乐器

课堂图片


供稿|华文教育系短期研修班管理团队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