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0-28 阅读: 1752
华文学院学术活动丰富,在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以及师生受邀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方面成果颇丰,促进了校院际学术交流合作,也为华文学院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盛宴。学院通过学术活动的开展助力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共同推进华文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 部分讲座信息
讲座题目 | 邀请讲座人 | 讲座人单位、职务 | 讲座时间 |
语言传播与语言多样性 | 周明朗 |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 | 2023年12月18日 |
汉语二语学习者在中文阅读中的词切分机制研究 | 王小潞 | 浙江大学教授博导 | 2023年12月13日 |
汉语情态问题研究 | 崔希亮 |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 2023年12月12日 |
科技赋能的汉语教学 | 崔希亮 |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 2023年12月11日 |
华文教育如何讲好汉字故事 | 武和平 |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 2023年12月5日 |
传播学余跨文化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 | 周小兵 |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 2023年11月20日 |
声调调至的测算与分析 | 熊子瑜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院研究员 | 2023年11月17日 |
基于大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 | 祖漪清 | 讯飞科大研究员 | 2023年11月15日 |
轴上叙述伴随文本与叙事伦理:一个社区故事的叙事学分析 | 王瑛 |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 2023年9月19日 |
论“国际中文教育”的一体两翼 | 王汉卫 | 暨南大学教授 | 2023年9月14日 |
中国哲学和汉语结构的分析方法 | 张猛 | 北京大学教授 | 2023年9月7日 |
游走于东西方之间: 我的学思历程 | 吴英成 |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亚洲语言文化学部教授兼主任 | 2023年8月27日 |
从汉语的“中性结构”看国别化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语法 | 刘乐宁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教授 | 2023年6月27日 |
产出方式对中级水平汉语二语者句法复杂度的影响 | 吴继峰 |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 2023年6月6日 |
风格变异与多模态动态语体现 | 陶红印 | 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 | 2023年6月1日 |
新时代语言服务实践与研究的三个集群和中国语言服务新论的研制 | 屈哨兵 | 广州大学教授、博导 | 2023年5月30日 |
用好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 | 陈平 | 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 | 2023年5月23日 |
来自华教前线的报道:探索和挑战 | 倪小鹏 |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会长 | 2023年5月22日 |
加拿大汉语教学之特色及形成原因 | 王仁忠 |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中文教授 | 2023年5月19日 |
关于建构海外华语传承话语体系的思考 | 郭熙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导 | 2023年5月16日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浅谈中医药文化 | 陈家旭 | 暨南大学中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 2023年5月9日 |
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词汇教学 | 张和生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 2023年4月25日 |
国际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 | 张和生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 2023年4月24日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 彭小川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23年4月21日 |
Incidengtal Learning in Chinese as a Secend Language | 王志军 | 美国麻州大学副教授 | 2022年12月13日 |
语言认知研究 | 孔江平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2022年12月9日 |
东南亚高校中文及相关专业发展状况比较 | 吴应辉 | 北京语言大学华文教育研究缘院长、教授、博导 | 2022年12月6日 |
话语融合的初步调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 刁宴斌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2022年11月29日 |
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回顾、内涵演变和研究展望 | 王辉 |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 2022年11月25日 |
汉语交际研究的两个维度和教学思考 | 吕明臣 |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 | 2022年11月22日 |
标准化中文能力水平测试——以华测为例兼及与HSK的对比 | 王汉卫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导 | 2022年11月15日 |
越南流传版《明心宝鉴》中的汉越音 | 侯兴泉 |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2022年6月22日 |
关于国际汉语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 左鹏军 |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2022年6月8日 |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修辞现象研究 | 李胜梅 |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22年6月8日 |
“述”“评”语体互动实现的对话关系 | 祝克懿 | 复旦大学教授博导 | 2022年6月1日 |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认知加工视角 | 邢红兵 |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 2022年5月25日 |
谈语言能力的磨蚀与衰退 | 邵宜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22年5月18日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特点与可开拓之空间 | 马燕华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 2022年5月11日 |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看全球中文教育字词等级分布—以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欧洲为例 | 吴勇毅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 2022年4月27日 |
关于服务海外华语传承的若干思考 | 郭熙 | 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 暨南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 2022年4月20日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转向、多元发展及未来挑战 | 王建勤 |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教授博导 | 2022年4月12日 |
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问题的新证据与再思考 | 严修鸿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 2021年12月2日 |
广东三大方言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 林伦伦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 | 2021年11月4日 |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心理建构与影响因素 | 张积家 |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 2021年10月25日 |
语言计算与智能汉语教学 | 刘华 | 暨南大学跨学科建设系列研讨活动第3期:语言计算与智能汉语教学 | 2021年5月20日 |
語言的前世、今生和未來:語言學跨學科研究的使命和突破 | 杨亦鸣 | 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 | 2021年1月7日 |
二、 部分学术会议信息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 | 会议地点 | 会议日期 |
祖语传承: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2023年12月15-16日 |
第二届广东语言文化海外传承与传播学术研讨会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2023年12月1日-3日 |
首届语言应用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高峰论坛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2023年11月17-19日 |
中文传承与传播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论坛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2023年10月26-29日 |
首届“华文水平测试”学术论坛——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建院70周年院庆系列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2023年10月21-22日 |
第五届语言应用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暑期班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2023年7月10-14日 |
新起点、齐创新、共发展——华文教育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 | 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线上线下) | 2022年12月3日 |
第四届语言应用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暑期班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2022年6月28-30日 |
第五届华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华文教学与研究》创刊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2021年12月18-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