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0-28 阅读: 42013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百年侨校,学校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1978年在广州复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于1993年经教育部、国务院侨办批准,由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1953年成立)并入暨南大学,与暨南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系(1985年成立)及预科部(1925年成立)合并组建而成。
华文学院长期致力于华文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是暨南大学“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开展华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及预科教育的专门学院,肩负着百年侨校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是学校大力实施“侨校+名校”发展战略中的一张特色名片。发展至今,华文学院业已成为国内华文教育的“领头羊”,培养了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余名学生。
华文学院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院校”(2000)、“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2004)、“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20);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确定为“华文教育基地”(2003);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共建“海外华语研究中心”(2005)并获批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2022);获批“广东语言文化海外传承研究基地”并入选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0);作为秘书长单位发起成立全球华校联盟(2020)。现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高级考点、商务汉语考试(BCT)考点及普通话测试点等。
秉承补校自建校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华侨教育传统,华文学院已形成了从非学历语言教育到“本—硕—博”一体的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拥有应用语言学系、汉语系、华文教育系、预科部四个教学系部,设立华文教育研究院、应用语言学研究院、华文考试院、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形成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学院现有教职工18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43人、讲师59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8人、硕士学位者81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5人。
近5年,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5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1项重大项目获滚动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17项;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
华文学院办学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现有在读生3085名,来自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学历教育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本科设置三个专业:华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硕士生三个专业: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国际中文教育(原汉语国际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两个专业: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其中,华文教育本科专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截至2022年,“汉语国际教育”“华文教育”和“汉语言”三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非学历教育包括预科、全国联招强化班、语言进修和各类语言及师资短期培训项目。目前,学院在新加坡、日本、意大利、泰国、阿联酋、英国、菲律宾、印尼等国设立了15个教学点,招收兼读制研究生及本科生,已有近2000名海外教学点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并获授学位。
学院牵头制定了两项华文教育行业标准:《华文教师证书》和“华文水平测试”。目前,《华文教师证书》已在全球25个国家198个考点开考,10795位华文教师参加了培训、测试,7258人完成认证,获颁证书。“华文水平测试”于2018年顺利结项,已与五大洲29个国家的93所华文学校签署合作协议,在123所海外华文学校组织开展500多场考试,2万多名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测试并获证书。
学院构建了从初级到高级、小学到高中完整的海外华文教育教材体系,累计研发十余种面向海外的华文教材,如《中文》(小学、初中、高中版)、《华文》(柬埔寨初中版)、《华文写作》(柬埔寨小学、初中版)等国别化、区域化华文教材;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华语》(初、中、高级),新丝路系列核心教材《华文》(初、中、高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汉语系列培训教材《海关汉语》《警务汉语》《酒店汉语》《旅游局办公汉语》《导游汉语》,以及面向澳门初中的《中国语文》等。其中,《中文》(小学版)全球发行量逾4000万册。
2023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暨广州归国华侨学生补习学校迎来70周年华诞,全球暨南华文人共同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起点,华文学院将贯彻以“专业化”“标准化”和“数智化”为核心的理念,建设完善华文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力争将《华文教学与研究》办成华文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一流专业期刊;努力推动《华文教师证书》和“华文水平测试”两项华文教育标准的研发和推广;促进数智华文协同创新,积极推进全球华文教育事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迈进。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华文学院将继续牢记侨校使命,在华文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着力培养传承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新时代人才,向世界阐释中文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助力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