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化节讲座|祝克懿:“述”“评”语体互动实现的对话关系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6-09 阅读: 135
6月1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专家学术系列讲座”第七场顺利开讲。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祝克懿应邀作了主题为“‘述’‘评’语体互动实现的对话关系”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华文学院2020级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袁佳慧主持,曾毅平教授作总结。
(祝克懿教授学术报告封面)
讲座伊始,祝教授以巴赫金为引,在介绍克里斯蒂娃及张东荪主要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将对话理论与互文性理论相结合,多方位多层次地阐述了对话理论、互文性理论的缘起及发展。关于多元理论视角中的对话关系,祝教授以热播电视剧及文学作品为例,将热奈特对文本间关系抽象程度的划分抽丝剥茧,有力地证明了作者与评论者间的对话关系、互动关系,并通过托多罗夫对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解读,强调了其社会性。接着,祝教授介绍了马丁语篇语义视角下对话关系,阐述了其评价系统的中心与焦点,并点明其评价系统与汉语修辞对话关系的范畴化倾向。
(祝克懿教授分享报告)
针对新闻报道能否体现“述”“评”语体互动实现的对话关系这一问题,祝教授以“公祭日”相关报道为例,分析了主文本子系统、副文本子系统与篇际对话关系,证明了系统内部的对话互动。个案分析是文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祝教授以热奈特《隐迹稿本》所提出的“元文性”为始,分析了评论语篇与元语篇的互动关系、共现关系、解构关系与建构关系,证明了文学评论语体对话关系的实现。随后以《新民晚报》专栏为证,展示了新闻评论语体对话关系的实现。
(祝克懿教授讲座内容)
在自由提问环节,与会师生就讲座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祝克懿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最后,曾毅平教授为与会师生梳理了讲座脉络,指出祝教授分享的研究成果对我院相关专业领域的启示和方法论意义,鼓励研究生运用互文理论研究本方向的问题,增强解释力。
本次讲座在腾讯会议和华文学院视频号同时直播,数百名师生齐聚云端,共同领会哲学与思辨的独特魅力。
(数百名师生齐聚云端)
文:李鑫、潘梦婷
图: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