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创新思维亮风采 文理碰撞展芳华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3-23  阅读: 126





创新驱动我国发展战略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培养新时代学科交叉融合下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是教育之重任。为激活课堂活力、拓宽师生交流途径、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环境,317日,华文学院苏宝华老师依托“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在华文学院二教阶梯课室举办了一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思维学习经验分享会选课学生主要来自华文学院与外国语学院,共113。学习经验分享会邀请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杨万兵、北京印刷学院刘华群副教授、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系硕士研究生何乾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生闫慧敏为同学们进行创新经验交流与探讨

分享会开始,苏宝华介绍了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的开展情况以及何乾、闫慧敏两位主讲同学的相关学习经历

闫慧敏首先以“人间瓷话”VR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VR/AR 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新时代:技术艺术的碰撞融合”“新思维: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新实践:《人间瓷话》VR案例”“新展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四个方面说明了人机交互、超写实渲染等科学技术,同时向大家分享了曾获奖的相关作品,她说,新时代是技术与艺术碰撞与融合的时代,在碰撞融合中不断前行。

何乾以数媒科技作品创作经验为基础,分享了他在项目创作过程中如何确定形式、把握主题、丰富内容。何乾指出,从个人电脑时代、手机时代、全息穿戴时代、脑机接口时代来看,我们目前正处于第三时代之中。在全息穿戴时代,MR技术形式的重要地位就被凸显出来,空间映射、手势识别、语音识别、眼动追踪等技术的应用

在交流互动环节时,何乾、闫慧敏全面详细的解答了同学们的诸多问题闫慧敏表示,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技术的滥用,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思考如何做有用的技术,如何做“有温度有人文”的技术。同时,闫慧敏为文科背景的同学应该如何进行创新技术项目提供了建议——发挥跨学科优势,加强情理互动以及具身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创造出有人文情怀的高质量作品。

刘华群表示将文理知识结合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给文化传播插上技术的翅膀,才能在信息时代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杨万兵认为在新文科背景下,文科背景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赋能语言文化教学与传播,是大家应该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而同学们之间尤其校外同学无私分享、相互帮助,更让人感到未来可期本次分享会提供了一个不同院系与专业、校内外同学互助学习共同成长的模式,值得探索和推广

分享会结束后,选课同学对“如何看待信息时代的中华传统文化”展开了积极的回答,以自身的理解表达了如何通过新技术手段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创新思维训练”课程依托中山大学王竹立教授的“创新思维训练”慕课内容,该课程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的在线开放课程应用项目,根据我校课程设置情况、学生特点,结合线上学习、线下有针对性的讲练及展示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