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暨南宏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12-11  阅读: 11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秉承传统,回归初心

(一)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借鉴:“高等教育事关未来

中国教育五千年绵延不绝,先哲前贤的教育思想深邃且充满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植其中,汲取精华,承载了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基因。教育战略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中华民族“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尊师重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勉励教师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使命和职责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回归人才培养的本位。

(二)对中国共产党人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创新:“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特色鲜明、符合世情国情的教育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秉承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思想精髓,系统提出了“教育为本、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观,“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教育任务观,“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教育本质观,“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现代观,“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尊师重教观,“党的领导、改革创新”的教育保障观,丰富发展了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论,科学发展脉络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教育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二、君子不器,紧扣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历史使命:“教育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包含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真诚相助、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凝聚政治共识、加强经贸合作、丰富人文交流的全球治理观,回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2015年报告)的反思之问。

他还站在人类发展、荣辱与共的角度,精辟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勉励高等院校“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些言论,把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与人类的今天和未来紧密结合起来,深刻论述了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育战略:深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使教育领域成为交流的先行者

教育对外开放,不仅是整个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重要推动力,更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要“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吸引海外高水平大学与我国合作开办专业、课程,创办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要求并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赴境外办学,大力弘扬中国特色教育模式和中国先进文化力量。

三、倡导创新,追求卓越

(一)根本动力:创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破除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藩篱和枷锁,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他在视察北京大学时要求,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对创新现代大学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战略重点:加快建设“双一流”,“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

2015818,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双一流”建设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升中国大学全球竞争力以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现实针对性,对于促进高校地方化、差异化发展,推动各地实施“高水平大学打造计划”,夯实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变革与发展的时代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四、追求世界水平,彰显中国特色

(一)内在灵魂:坚持中国标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面向全球的、体现中国特色的中国标准”是走向世界教育中心的必由之路。从定性角度看,高等教育的中国标准应该是:第一,人才培养引领世界。第二,科研创新成效显著。第三,社会服务成绩突出。第四,办学特色不可替代。我们惟有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充分准确把握新矛盾新情况,探索出一条既符合现代大学制度又契合本土制度环境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及其需求的常态化机制,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并严格执行,方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以应对国际竞争,呼应社会需求。

(二)路径选择:以特色为统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高校的实力不在规模大小,关键在于优势和特色,不能盲目照搬西方高等教育的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20181024日他在视察暨南大学时,殷切希望暨南大学突出侨校特色,精心擦亮侨校金字招牌。他明确要求高校教师要“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两句话八个字,明确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方向和目标。

五、思考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体大思精、意蕴深远,开拓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境界,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遵循、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扎根中国,教育才有根;坚持党的领导,教育才有魂;立德树人,教育才有梦。

(一)道不欲杂:增强政治意识,“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

(二)回归本原:增强教育自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

(三)守正创新:改革教育制度,“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作者简介:陈鹏勇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研究员 来源: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