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对口广西那坡县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训项目圆满收官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8-24 阅读: 248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根据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组织50家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以结对帮扶、远程互动的方式,对口52个未摘帽贫困县的5252名教师开展在线示范培训,提升贫困县中、小、幼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
暨南大学对口广西那坡县百名中、小、幼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训项目”于近期圆满收官。7月26日上午,该项目的结业暨颁奖典礼在我校华文学院如期举行。暨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连线广西那坡县语委办,会同本次培训班的20位专家、教师,以及那坡县100名中、小、幼学员教师,云端在线对本次培训项目进行总结,并向获奖学员颁发证书。
项目结业暨颁奖典礼
此次培训工作,是我校2019年底获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后承担的首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训项目。该项目自今年5月初开始,于7月底顺利结束,为期3个月的培训效果良好,学员总体满意度高达95%。通过我校开展的本次培训,切实推动了广西那坡县推普脱贫举措的落地见效,有效加强了那坡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运用普通话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这对进一步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教学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学术引领 战略高度 压实培训任务
在国家语委、省语委的直接指导下,我校高度重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工作,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担任基地主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邵宜教授担任基地执行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方言中心侯兴泉教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张礼副教授担任基地副主任,共同部署、开展基地工作。本次对口广西那坡县开展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训项目的具体培训工作,交由我校具有丰富语言培训经验的华文学院主要负责。经精心筹划,培训班于5月10日顺利开班。
项目培训团队由我校华文学院和文学院的专业骨干教师及研究生组成。在筹备阶段,培训团队多次同那坡县语委办公室及百名学员就培训授课等事宜沟通交流,结合那坡实际情况及我校多年普通话正音培训和师资培训的经验,参考现行中小学教育新模态,针对那坡县当地中、小、幼师资的普通话问题,明确培训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长效协调工作机制,细化推普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方式,切实推动推普脱贫工作落地见效。
1.分工明确,协同作战。为高效开展线上教学管理工作,基地委任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童盛强副教授担任培训团队组长,邀请我校3位语言学教授,1位知名一线语文教师,并抽调华文学院16位优秀语言类教师及在读研究生,组成了一支以4位语言教研专家和8位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为主导的20人的师资团队。实行“大班”专家统一授课、“小班”教师带领操练、课后作业“一对一”每日辅导等多种教学形式。根据那坡学员教师的实际普通话水平,精准把握学员培训动态,以问题为导向,以特色为补充,循序渐进、系统专业地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
2.“测试专家全程监理”机制。我校普通话测试站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省语委)下属的测试站之一。建站以来,在省语委和省培测办的领导和支持下,普通话推广和测试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拥有测试员35人,共测试51029人次。基于我校普通话测试站优势,基地专门抽调了8名资深普通话测试员作为本次培训的全程监理,并同时担任小班的授课教师,亲入教学第一线推普脱贫。
3.建立“教研相长”研训机制。根据开班前期对那坡县百名学员教师开展的普通话语音面貌调查结果、学员学习需求分析及对培训时间的要求等,我校采用大课周末呈现,每日作业跟踪演练,小班及时强化的培训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精讲多练;设置18学时的5种理论性大课,42学时的16个小班专题强化课程;作业指导和“一对一”辅导根据小班教学和学员学习情况灵活开展。此外,建立了集体备课组、小组科目教研组,以周为单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安排小班教学内容,对阶段教学内容和效果进行检验性调研,同时注意小班教学对大课内容的衔接和延伸,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研训机制。
4.科学开展教学效果综合评价。根据教育部关于本次培训的指导意见和具体培训内容设计,我校结合实际,建立“基础能力+平时表现+文学素养+教学技能”的综合评价体系。“基础能力”以培训前、中、后三次科大讯飞畅言APP的普通话线上测试成绩为参考;“平时表现”以学员出勤、每周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为评价依据;“文学素养”考察学员运用普通话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水平;“教学技能”则考察学员教师运用普通话说课的教育教学能力。
及时总结 寓教于乐 打造“暨南印记”
为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广西那坡县中、小、幼教师提升普通话教育教学能力,切实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各项社会活动,我校结合广西百色地区方言情况,那坡县语言生活面貌,学员教师日常教学语言使用情况,以及三个月培训期间的学习效果,面向学员开展了三次金数据学习情况调查,面向培训教师开展了两次线上培训、一次教学效果评估。
在学员方面:在培训前、中、后期各开展了一次金数据调查,综合了解学员的普通话学习进展和成效。同时,培训团队将学习检查常态化,制定学员学习情况跟踪调查表。通过线上出勤、作业提交、课堂发言积极性、课下交流频率等4个方面,每周汇总并在培训团队中进行通报,以便班主任和小组老师有针对性地加强班级管理,综合评价学员普通话水平。调查显示,逾90%的学员对课程的内容设置及课程讲解表示非常认可,学员对教学情况调查中包含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满意率均超过85%,平均满意率超过92%,总体评价满意率超过95%。
在教师方面:落实教师教学情况中期检查制,即在培训中期,对培训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教态、教学能力、专业水平、阶段性重点知识的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由培训项目组长及专家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针对性改善办法,对普遍性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解决。
经过三个月的集中教学,在培训团队、那坡县语委办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培训方案得到了有效实施。学员们在前期调研中显露出来的普通话发音问题,通过理论提升训练、专题训练、“一对一”辅导等靶向改善措施,均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其中,平翘舌音和儿化发音的提高尤为明显,矫正率均达到62%以上。
培训班学员各项语音情况矫正率
整个培训期间,国家教育部语用司、国家语委,以及负责本次全国推普脱贫攻坚培训组织工作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全程参与并对各高校基地的工作给予具体指导。我校培训团队紧密联系推普脱贫工作实际,认真落实教育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部署,组织那坡县百名学员在培训期间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员们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切实做到寓教于乐:
七月一日:全体师生集体创作诗歌《那坡那坡,为国扶贫,向党献礼》,特别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
端午期间:结合中华文化传统,组织开展“端午诗歌朗诵比赛”。
培训中期:开展线上“扶贫交流会”,了解那坡推普扶贫一线工作,总结阶段培训工作。
培训后期:针对学员教学实际,组织开展普通话教育教学能力之经典诵读比赛和说课竞赛,并评选出各类优胜奖。
结合培训实际,我校基地专设了“暨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官方微博,并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官方公众号开设“那坡普通话”专栏,累计在校、院各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介平台实时发布培训稿件40余篇,总阅读量达29728次,宣传效果良好,充分展示了该项目在推普脱贫工作中所发挥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官方公众号:“那坡普通话”专栏
“暨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官方微博:暨南之声
脱贫攻坚 推普开智 侨校特色彰显
培训期间,我校结合基地在“十四五规划”期间语言学科建设的工作重点,结合“百年侨校之首”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海外华语的传承传播方面的办学特色,隆重举行了“暨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暨南大学华文考试院”揭牌典礼。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彧代表学校发表讲话,并与我校各部、处领导共同为基地和考试院揭牌。典礼上,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暨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林如鹏教授受聘为暨南大学华文考试院院长。
“暨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暨南大学华文考试院”揭牌典礼
教育脱贫不仅仅需要做好教育本身,更需要和当地一线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对当地了解得越深入,扶贫工作就越有针对性。培训中后期,基地举行了专场“推普扶贫”线上交流会,聆听学员们日常参与的扶贫工作情况,对幼儿推普、农民工推普、民族特色经济搞活、民族风光展现、民族地区脱贫步骤和进展等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为日后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开拓了新的聚焦点。
“十四五”规划期间,我校将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为平台,以华文考试院、华文教育研究院和应用语言学研究院为我校基地建设中的重要科研抓手和业务支撑,勠力同心,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工作内涵建设,更好地发挥我校作为侨校面向海外传承传播中华语言文化的优势作用,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提炼、总结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工作中的鲜明特色,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地域优势挖掘语言文字资源,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面向国内,发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助力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教学能力;面向海外,继续担负起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海外传承传播的工作任务,打造出彰显百年侨校金字招牌的“暨南印记”。
关于普通话,培训团队的专家们怎么说?
关于普通话,那坡学员们怎么说?
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确实没有普通话较标准的老师,以至于我们身边很多人的普通话发音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通过暨南大学老师这几周正规的指导和培训,我个人感触良多,音节、词汇都进步了不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学到的普通话知识,能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也就不那么“误人子弟”了。
——莫建峰
首先,我认识到自己小时侯,由于地处乡村,启蒙老师普通话发音不准,加上受周遭环境的影响,我从小没有养成说好普通话的习惯。其次,平时虽然意识到了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但我只是做了表面上的改变,对于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问题基本不当回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以知识来武装自己,争取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潘秋芸
曾经以为,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可以促使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达到“朋友遍天下”,如今参加了普通话培训,才知道瘦死的骆驼未必比马大,细听老师的指导、辨析同行的发音,方知自身的起点有多低。普通话学习永远在路上,路漫漫而修远。
我的感触如下:一、要虚心学习。向书本、向老师、向同伴学习,找出自己的差距。二、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十年的“不懂话”,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掉。既然已投入,就应全力以赴,用时间做保障,争取学有所长。三、要学以致用。我觉得,语言的进步离不开语境,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规范地去说普通话,创造良好的普通话语境。
——陈建帮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自小听到的只有地地道道的本土方言,耳濡目染,我的普通话很差。我也曾想提高普通话水平,但苦于没有专业指导,提高很慢。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参加普通话考试只取得了二级乙等,实觉惭愧。这次有幸参加了暨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线上普通话培训,第一次接受专业的普通话培训,收获颇丰。不论是理论指导,还是发音技巧,都非常受用。感恩拥有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真心感谢老师的悉心教导!
——覃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