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多维度与跨学科“第六届汉语特征与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学术沙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2-04  阅读: 161




1130日晚上,由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教授杨万兵博士主持的“汉语教学与研究前沿沙龙”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办公楼411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华侨大学贾益民教授、日本神户学院大学胡士云教授、北京大学鹿士义教授和李红印教授、南开大学卢福波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王志军教授、唐风国际教育集团李劲松总裁等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各位学者围绕当前海外汉语教学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首先,李如龙教授谈到他在参观美国明德大学后深受启发,认为我们可以学习他们集中培训的模式。他提出了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的设想,以此奠定好汉语教学的第一块基石。


接着,卢福波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授课经验,认为当前对外汉语领域最急需的,是真正去做深层次研究的高素质人才。她曾通过生动地讲解汉语的发音规律,帮助一位多年来存在语音偏误的学生顺利发出舌尖后音“shi”。她认为汉语教师们应该用所学知识真正去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把理论用到实处。


北京大学的鹿士义教授紧贴本次会议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用认知语言学的实证方法研究汉语特征的一些体会,表示自己愿意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汉语教学研究的事业上。


同样来自北京大学的李红印教授已在北大任教30年,他回忆以前艰苦而简单快乐的日子,感怀当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如何把学生教得更好。”他认为现在对外汉语学科普遍缺乏一个哲学思考,“学科建设离开了哲学的思考常常找不到方向”。因此,他提出以下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教学的研究前沿是什么?二是教学的实践前沿又是什么?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令整个社会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类进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与此同时,辞书编纂、传统的教材编写等都遭受重大挑战,这一切的更替都让我们意识到不能仅仅把汉语教学看作简单的语言教学,而应该用全新的、多样的视角去进行汉语教学研究。

来自日本神户学院大学的胡士云教授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计、教法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大学的汉语教学情况,提出汉语教学中存在着中日字形差异、发音等方面的难点。


随后,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王志军教授也分享了美国大学的汉语教学情况。他说美国大学的汉语教学近年来逐渐走向低谷,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方面,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就发展得很好。美国中小学流行沉浸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确实不错,我们可以借鉴参考这一教学模式,支持中小学汉语教学。另外,他还提到教学专家和研究专家可以进行合作研究,汉语教学应更具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等观点,将学术沙龙的讨论氛围推向高潮。


贾益民教授针对大家讨论的问题,提出了三点想法:第一,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非目的语环境下青少年的汉语教学及其研究。他认为当前汉语教学存在重视成年人而忽视青少年的情况,但从实际的考察数据来看,海外最大的汉语学习群体恰恰是青少年。第二,构建国际职场汉语教学体系,积极推进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际职场人士开展国际职场汉语教学及其研究。他说,应摆脱传统基础汉语教学或通用汉语教学及现有专业汉语教学思维定势,从当前国际职场对汉语实际需求及职场情景重新定位及规划国际职场汉语教学。第三,重视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的提出对汉语国际教育以及华文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带来的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大家讨论得十分热烈,甚至有些意犹未尽。主持人杨万兵形象地总结道,如果说今天白天的学术报告是正餐的话,晚上的这场学术沙龙更像是甜点,口感很好,质量也很高。感谢各位学者的用心和用情,他们利用自身扎实的的学术积累和“对外汉语人”的情怀构建了一个美好的汉语教学发展设想,也提醒着每一位对外汉语人记得时常仰望星空。




/林晓玲 / 贾晶晶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