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第六届汉语特征与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之特邀报告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2-03  阅读: 181




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的“第六届汉语特征与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特设了四场特邀学术报告,分别邀请了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贾益民教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李红印教授、鹿士义教授,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胡士云教授,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卢福波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王志军教授,唐风国际教育集团李劲松总裁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王汉卫教授,在两天的会期内为与会学者做了九个专题的特邀报告。特邀报告专家们向与会者介绍各自领域研究成果的同时,围绕语言学领域的经典与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儒雅的学者风范,更增加了本次会议的深度与广度。

 

 

第一场

1.李如龙教授  厦门大学

国际汉语教育应注重文字、文学和文化的训练

 

中西语言教育有相同性也有差异性,二者在二语教育方面的差异尤其显著。中西语言教育理念产生的主观原因包括文字制度不同、词汇系统不同、语法结构不同、语音系统不同;其主观原因主要是:目前学界对于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学、中华文化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仍存在关注不够、观察不细、理解不深,在教学中应用不力的情况;根据“结构、功能、情景”理论,存在照搬的情况,对汉语和中文背景的特征研究仍不足;汉语的二语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其特性和生存环境的关系,其次才是研究“结构、功能、情景”及“任务型教学法”等对于二语教学的可用之处。因而,汉语国际教育应该关注文字、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作用,使文字由拦路虎变为导航罗盘,使文学成为二语学习的发酵剂,通过文化展现语言教育的底蕴和魅力。

 

2.贾益民教授  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

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学科建设刍议

 

当前的汉语教学可分为四种类型:国内面向母语者汉语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的语文教学、国内面向少数民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面向华侨华人的汉语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的华语教学、华文教学,以及面向非华裔外国人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华文教学也可分为四种类型:目的语环境下对华侨华人汉语作为一语或二语的华文教学、非目的语环境下对华侨华人汉语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华文教学、非目的语环境下对华侨华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华文教学,以及非目的语环境下对华侨华人汉语作为双语或三语教学的华文教学。依据华文教学的多学科属性及其主体内容,倡导建立华文教育学,面向世界开展中华语言文化教学与国际传播的“大华文教育”。未来华文教育发展将朝向“华语→大华语→世界华语”,朝向“华语→华文→世界华文”,朝向“世界华文→世界华学”的方向发展。

 

 

第二场


1.胡士云教授  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汉字之于汉日语言学习

 

基于汉日语言对比,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探讨汉字对于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的影响。在汉字层面,汉语当中很多汉字借形自日语,所以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汉字的积极影响,对汉语的学习很有帮助。在语音层面,日语的语音读音多变,从古到今演变非常剧烈,汉语本身也存在着音变,所以汉语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几乎没有帮助。在词汇层面,词汇整体上呈现的是一种积极的影响,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问题。在语法层面,整体而言也存在差异,且因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差异较大,所以汉语对留学生学习语法的帮助不大。综之,虽然汉字对于学习汉语的帮助很多,但要警惕语言的负迁移现象,且这一负迁移现象会随着语言水平的深入而更为突显。

 

2.李红印教授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汉语词汇的特点、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一种语言的语言特点可以在比较中找到差别,但是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更为明显,从第二语言教学角度而言,汉语词汇特点和基本面貌可归纳为以字构词,字类推构词;存在字词语三类构词单位;存在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及词类汇聚;存在外国学习者容易混淆的现象;存在离合词情况。研究汉语词汇的特点,提出四种教学理念:1、字词在教学中互不分离;2、单字构词,由字推词,扩大词汇量;3、近义词教学理念--同素近义的比较,不见句子不开口;4、疑难词和易学词的划分。

 


3.卢福波教授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基于汉语特点的名量范畴及其认知教学研究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范畴,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会直接反映到语言结构及其关系中。这其中既包含共性又包含差异。表现在语言中,则更多的是语言结构的不同。从名量词这一角度入手,能看到汉语人对世界认知的一个局部环节,反应在汉语中,则构成了特定的范畴,显示了特有认知世界的过程,形成特有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和功能作用。如分析“张”“片”,可从事物自身表现出的形状特征分析事物外部与量筹;如“一嘴”“一口”的差异,可揭示事物依存特征与名量范畴建构原理的关系,以此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第三场

 

1.王志军教授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

培养21世纪的汉语教师

 

教师不应仅仅是教书匠,还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环境。传统的汉语教师培训大部分属于工匠式,导师给新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和建议,受训教师准确地模仿导师的教学。21世纪的新汉语教师培训,应提倡“合作与反思的综合培养模式”,即新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录像,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他人的长处,集体讨论每个人教学的效果等等。新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综合培养模式构建自己教学哲学和教学工具库,增强教学自信,这对他们日后长期的职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培训的真正目标等问题也值得重视。

 

 

2.鹿士义教授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汉语受事主语句首论元NP生命度的认知加工研究

 

眼动记录技术可以研究无标记受事主语句“NP+VP”的在线认知加工机制,最终得出结论:首论元NP的生命度信息和母语背景都对无标记受事主语句的加工存在显著影响。具体来说,首论元NP的生命度为人的受事主语句会比首论元NP生命度较低的情况增加被试加工的负担,尤其是对汉语二语者来说加工时间更长。用科学的测量技术证明汉语受事主语句本身的特点和母语背景是汉语二语学习者产生受事主语句习得偏误的主要原因。在晚期加工阶段,首论元NP的生命度信息、词频信息和被试的母语背景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信息。

 

 

第四场

 

1.李劲松总裁  唐风国际教育集团

新时期中国国际教育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中国国际教育有三个变化:从来华留学转变为海外合作办学;从以汉办、侨办为主导的汉语学科建设转变为各院校、多学科百花齐放的国际合作办学;现代化、“互联网+”的合作办学及开放办学。政策的推动、产业的拉动等带来了全球性“汉语热”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基于此,CCTE模式,即“互联网+开放办学、合作办学发展”的一体化中外教育合作新模式,可实现教育过程的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保证国际人才培养的质量。截至2019年,唐风集团已协助中国院校建设了27所现代化海外分校,希望未来能继续进行产教融合,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海外教学。

 

 

 

2.王汉卫教授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华文水平测试“阅读”试卷的研制理念

 

华文水平测试是汉语继承语的考试。基于汉语的特点设计考试,是华测的基本思路和追求。华测的研制理念、华测阅读试卷的整体结构、“识字”“读文”的题型设计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日前,华测的全球首考在澳大利亚悉尼丰华中文学校举行,希望在完成对阅读能力测查的同时,能更好地引导汉语教学。识/写字量是汉语读写能力的根本保证,华测将落实识/写字量的大比例抽样,希望以此来强化教学和考试的互动,引导华文教学凸显继承语教学的本色,为海外华文的长久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 林晓玲李丹琛李洁麟刘颖  /朱洪林家茵贾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