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暨南大学在留学生中开展“听说+读写”模式教学实验 ——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组织教学展示及工作汇报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2-24  阅读: 1521



 

为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自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教改团队就“听说+读写”教学模式进行了持续的教学实验。为总结实验经验,推动教学模式更好构建,12月3日、12月6日、12月13日下午华文教育系分别进行了听说课、读写课的教学展示及教学成果汇报。此次公开课展示的三门课分别是教改团队成员陈露老师主讲的《汉语中级读写Ⅰ》、王琪阳老师主讲的《汉语中级听说》、团队负责人宗世海教授主讲的《汉语中级读写Ⅱ》。

  陈露讲授的内容是《中级中级读写I》(上册)第二十七课《来吃饭的是父母》,授课对象为2017级C1班学生。该门课的主要任务是“为读而读”和“为读而写”。陈露根据课程内容巧妙地设计了多个教学环节,练习形式多样,环环相扣。通过串讲、图片展示、列提纲、复述课文等方法让学生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学有所得,达到了教学目标。她教态自然,精神饱满,授课技巧熟练,对学生引导有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毫不费力地理解了课文及知识点,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image.png

(陈露教学展示:《汉语中级读写I》)

王琪阳在接下来的公开课上,向大家充分展示了“听说+读写”模式中“听说”与“读写”的高度配合。他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汉语水平,并针对读写Ⅰ的授课内容合理设置了听说任务,将话题从“请父母吃饭”延伸到“如何孝顺父母”,将“听力输入”转化为“口头输出”。在授课时,他讲课条理清晰,课堂节奏把控恰到好处,而且十分有亲和力;学生都能紧跟教师思路,甚至超出预期地完成了课堂任务。整堂课一气呵成,学生反响热烈,并时时引起满堂喝彩。值得一提的是,王琪阳十分善于将现代通讯技术与听说课堂相结合,高效

地做到实时输出、实时检测、实时评价。

  image.png

(王琪阳教学展示:《汉语中级听说》)

宗世海展示的《汉语读写Ⅱ》将此次教学实验展示引向了高潮,完整展现了该教学模式的其余过程。该门课使用的教材为宗世海主编、教学团队集体编写的“读写一体”教学法、“写长法”实验教材《汉语中级读写》(上)。该门课的主要任务是“为写而读”和“为写而写”。宗世海以点评学生习作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之后的范文学习、读写知识讲解和组织学生提炼写作提纲环节处理细致,展现了较深厚的教学功底。此次课程的写作任务是利用读写I所学课文《来吃饭的是父母》写一篇读后感。这样一来三门课程就形成了更好的配合。宗世海教学理念新颖,授课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写作面前不畏难,爱上写作。从他后续汇报的学生完成的写作结果看,效果很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image.png

(宗世海教学展示:《汉语中级读写Ⅱ》)

 

课后,大家对三位教师展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对比不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上的一些疑问与困惑,并探讨了一些利于教学的好方法。

12月13日下午,宗世海教授及其团队成员王欣老师、田欣儿老师、刘文辉老师向院系领导、同行汇报了“听说+读写”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涵盖理念、课程模式、教材选用编写、教法创新到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该教学模式有理论基础可寻,有前期研究成果支持,实验设计符合规范,教学方法合理,并于第一轮实验中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汇报会除了展示实验数据以外,还展示了学生规定作文、自由写作等教学成果。

image.png

(王欣、田欣儿、刘文辉进行工作汇报)

汇报结束后,与会领导、教师对该教学模式展开了进一步讨论,并予以肯定。大家认为,该项实验及大家的研讨为院系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今后的教学及研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image.png

(教学实验工作汇报现场合影)

此次教学实验展示活动受到了院、系领导和教师们的一致重视。北京华文学院的教师代表也应邀参与了本次教学工作汇报活动,并对该教学模式表示肯定,对未来两校的进一步交流合作发表了意见。

image.png


(教学展示及工作汇报研讨现场)

 

(文:王欣;照片: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