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品霓裳乐韵,赏岭南风光——2017“华文教育·教师研习”马来西亚班文化考察活动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12-29  阅读: 309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承办的2017“华文教育·教师研习”马来西亚班全体学员前往暨南大学附中附小、广州华美实验学校、越秀公园、深圳锦绣中华、广州塔、花城广场、荔枝湾涌等地进行了文化考察。

第一站是暨南大学附中、附小。A、B研习班学院分别访问暨南大学附中、附小,观摩课堂并开展交流会。随后,学员们漫步于暨大校园,感受校园内浓厚的人文气息与人文底蕴。

ѧԱ�������ϴ�ѧ�����쵼��ʦ����ǰ��Ӱ.jpg 

学员们暨南大学附中领导老师在门前留影

第二站是深圳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2017年12月16日早上8点整,全体学员准时出发。一路上阳光明媚,学员们心情高涨。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学员们顺利抵达了深圳世界之窗。学员们对世界之窗门口的金字塔的形状的建筑物非常感兴趣,纷纷在世界之窗门口合影留念。

ѧԱ��������֮����Ӱ.jpg 

(学员们在世界之窗合影)

此次文化考察的主要项目之一是锦绣中华·民俗村。锦绣中华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民俗村和中华微缩景区。锦绣中华微缩景区是绿的世界、花的世界、美的世界,更是中华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之窗,号称“纵览五千年文化,荟萃八万里风情”。学员们非常喜欢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以及极具民族特色、地域风情的景点。

ѧԱ���ڽ����л������״�ĺ�Ӱ.jpg 

(学员们在锦绣中华·民俗村的合影)

学员们也在民俗村内观看演出《东方霓裳》。这个舞蹈是糅合了中国东南西北中各地域的代表性民族的服饰、舞蹈、音乐等元素,按照“风花雪月”四个主题的大型演出。恢弘大气、多彩炫目的中国服饰震撼了学员们的心。学员们对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和多样的民族风情赞叹不已。

随后,学员们还观看了表现华夏文明的文化盛宴——《龙凤舞中华》。这个舞蹈是利用声、光、电等多种技术和舞蹈手段,把舞蹈、杂技等融合为一体,讲述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现场感极强的演出中,学员们感慨中国技术的发达,对华夏文明的变迁和各地风情各异的民俗表示惊叹。

学员代表游美莹老师表示,大家对此次深圳课外游学活动感到无比兴奋,因为可以借此机会亲身体会与自己祖辈有关的民俗文化,增强了对祖籍国的归属感。百般感受上心头,加深了大家对祖籍国的认识并且激发大家的自觉自发性去了解祖籍国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站是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北京路步行街、花城广场及珠江夜游。在华美学校,学员们从多媒体技术应用和课堂互动中感受到开明的办学理念和严谨的管理制度,表示会加以借鉴从而丰富马来西亚中小学教育方式。夜幕时分,如期登船,游览珠江,一览两岸风光。灯光变幻的海珠桥,五彩缤纷的沿江路,辉煌气派的骑楼建筑群,以及珠江新城与海珠区的链接纽带——雄伟的猎德大桥,这道不尽的万种风情让学员们沉醉。诚如徐志摩在诗歌里所说: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当天,游船内恰有川剧变脸、现场书法展示表演,学员一边欣赏美丽的珠江夜景,一边欣赏精彩的中华艺术表演。流水声、欢笑声伴着两岸的霓虹点缀着美丽的夜空。

 ѧԱ���ڹ��ݻ���ѧУ�ĺ�Ӱ.jpg

(学员们在广州华美学校的合影)

第四站是黄埔军校、辛亥革命博物馆、岭南印象园和广州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导游的讲解下,学员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祖辈们下南洋的艰辛,同时认识到,华文教师除了教授华文,还应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学员们来到广州地标性建筑——广州塔。学员们对广州“小蛮腰”早有耳闻,今日得见全貌,纷纷表示惊叹。学员们登上广州塔,在四百多米的高空俯瞰羊城全貌,一座繁华的现代化都市尽收眼底。在广州塔上的世界最高邮局,学员们纷纷寄出明信片,为远方的家人和朋友送去祝福。

 ѧԱ���ڻ��Ҿ�У�ĺ�Ӱ.jpg

(学员们在黄埔军校的合影)

第五站是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荔枝湾涌和宝墨园。迎着朝阳,学员一行来到中山纪念堂瞻仰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风采。从纪念堂的建筑设计到历史积淀,更真切地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而海外华人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崇拜和纪念只会随着对中华文化了解深入与日俱增。“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荔枝湾涌美景,加之河涌两岸独具特色的老广州美食,深深吸引着学员们。

 ѧԱ���ڱ�ī԰�ĺ�Ӱ.jpg

(学员们在宝墨园的合影)

为期天的文化考察圆满结束,学员们不仅对暨南大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领略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特色的完美融合,学员们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次欣赏到岭南风光的独特魅力。

(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