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华文教育·华文教师证书”培训暨南大学班(10月) 学员专访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10-27 阅读: 108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承办的“华文教育·华文教师证书”培训暨南大学班(10月)共有来自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34名海外华文教师参加。他们大多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本着刻苦认真的精神,孜孜不倦地汲取每堂课的精华。记者对此次培训班的三位学员进行了专访。
马健锦:重回母校课堂,提升华文教学能力
马健锦老师来自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省的首府望加锡(印尼语:Kota Makassar),曾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专业2006级本科生。他说时隔十年,课堂中很少应用的专业知识有许多已经忘记,但经过三个星期的学习,又重拾旧知识,为之前课堂上遇到的种种难题找到了解惑之道。为了参加此次培训,他提前请了假,放下工作专程而来,期望除了教学上的充电,还能从各国海外华文教师身上学习教学经验。
总体上,马健锦对此次培训安排很满意,无论是课程设置、住宿饮食,还是文化考察,学校都提供了周到贴心的服务。让他最为感动的是,他是素食者,校方特意每天为他准备美味可口的素食。最后,他表示很荣幸参加此次培训,对培训班的主办方和承办方表示真诚的谢意,感谢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为海外华文教师提供的学习交流机会和提高教师素质、知识能力的平台,也感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提供的优质的师资力量与专业团队。
(温暖贴心的马健锦老师)
叶智锋:好奇与好学兼并,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
“今秋十月,我有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老师齐聚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进行华文教育培训。在为期18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怀着好奇心与好学心,聆听整个师资团队提供的精品课程。从中我获益良多,除了个人的专业知识得到充实以外,还学习到许多实用的教学经验,为今后华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来自澳大利亚的叶智锋老师谈到自己从事华文教育事业的经历,一开始是因为自家小孩学习汉语。在陪伴孩子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她发现许多海外华裔孩子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但海外华文教师资源又比较匮乏。她觉得传播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于是她在当地一家华文学校教授汉语。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朋友口中得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开设了相关培训课程,就报名参加了培训,由此开启了充实而紧张的“充电之旅”。
叶智锋对此次培训的各项工作表达了赞赏和感激。她说,这次课程从中华文化、汉语语法、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个方面去设计,不仅让她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还体会到要做一名优秀的华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为此,她对各位授课老师表达了真诚的感谢。这次的培训恰逢“广交会”,工作人员在住宿和餐食安排上费了许多心,她也感谢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另外,对三次文化考察也给予了大力称赞,每次外出考察的行程紧凑,学员们除了能看到广州、深圳和佛山三座城市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以外,对当地的人文风情、历史发展也有所了解。
(精益求精的叶智锋老师)
王英姿:继续努力,才能天天向上
来自奥地利已有6年教学经验的王英姿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最让她印象深刻的两天。
有一天下了一整天的雨,到了晚上才停。趁着晚上没有课,有学员提议外出逛街换口味,也有学员提议出去看电影。不过,最后大家纷纷选择了自修,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来自各国的学员老师们聚集在一起,有的埋头阅读讲义,有的伏案赶制PPT教案。期间,一有人提疑难问题,马上就有其他学员抢答。大家热烈讨论、过招,与其说是为了应对考试,还不如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消化这段时间以来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夜已深,然而自觉加入学习小组的人却越来越多。
还有一天是全体学员前往深圳进行第二次文化考察。紧凑的行程中,学员们领略了祖国磅礴壮丽的山河和多姿多彩的民俗。返程途中,王老师写下了这段感言:
金色十月,秋高气爽,
广深高速,鹏城一逛,
锦绣中华,世界之窗,
从早到晚,观戏三场,
大漠传奇,马术出彩,
东方霓裳,舞美漂亮,
披星戴月,回到学堂,
继续努力,天天向上。
(直爽可爱的王英姿老师)
新闻|谢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