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中国——“寻根之旅”暨大营4手工课纪实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07-28 阅读: 123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勤勤恳恳的、热爱生活的中国人,在辛劳工作中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手工工艺。根据本次“寻根之旅”营员的特点,本次夏令营为营员们准备了中国扇子画、剪纸、草编、纸品制作和泥塑五门手工课,让营员们在指尖上感受中华的魅力,领略中华文明的精彩。
几堂中国扇子画上下来,营员俨然是小小画家,在上课之前便自己准备好上课用的画桶,坐在座位上就等老师的一声令下,便投入到创作中去。李奕彤老师让大家先在纸上练习作画,然后再画在扇面上,这样作品才会有更好的效果。环视整个班级,明显分为写意派和写实派两大阵营。不过只要能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好。
(学生在课上画扇子画)
提起剪纸,大家都不陌生,营员们在知道有剪纸课的时候都很兴奋,都很期待自己在课上可以剪出好看的剪纸作品。当然,有的同学在刚刚接触剪纸时会有难度,有的同学有些茫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样子的图案,于是,剪纸课陈洁荣老师在讲解剪纸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后,则一位位同学耐心解答,直到学生能够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营员展示自己的作品)
“姐姐,姐姐,你看我有扇子了!”一位营员跑到记者的面前,向记者展示自己的草编课上的作品。想到广州炎热的天气,郭静老师教营员们编一把蒲扇的确是不错的选择。草编课后营员们手里人人多了把扇子,一上一下不停地扇着,好不惬意。
(看我自己编的扇子)
手工纸品制作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学生们在王研老师的带领下,用两节课时间完成了纸品挂饰的制作。有位营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课程便是纸品制作了,因为很有趣,可以将做好的作品带回国放在家里。五彩的挂饰会让人联想到节日的气氛,营员们的脸上也总是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D班营员作品大合集)
提到泥塑,泥人张一定是最为熟识的了。恰巧营员们的老师也是“泥人张”,张登峰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泥人的制作,不论是活佛济公还是机灵的小和尚,营员们都能创作的惟妙惟肖,似乎每个小小的泥人都在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营员们完成的作品摆放在华文学院办公楼的展台上吸引往来的师生驻足观看。
(学生泥人作品)
以上提到的课程仅仅是指尖上的中国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精彩有意思的手工工艺在等待着营员自己去发现、寻找。
(刘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