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营员暨大学竖笛练舞蹈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06-28 阅读: 186
2017年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2为期两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不仅为这些来自印尼的营员们安排了生活汉语、中国武术等课程,还安排了中国文化类课程,包括竖笛、中国民族舞蹈和中华舞台剧等,让营员们通过学习这些才艺真切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竖笛课上,授课老师李俊毅认真指导营员们学习美丽动听的《茉莉花》,他一边讲解竖笛演奏的技巧,一边耐心地一次次演示,帮助营员们学会控制气息。经过一次又一次不懈的练习,营员们的笛声越来悠扬。
(营员们练习竖笛歌曲《茉莉花》)
中华舞台剧课需要营员们在舞台上把情绪通过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调表情、动作等来体现,这对营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学习,营员们逐渐明白了如何展现快乐、惊讶、生气、厌恶、害怕、悲伤、轻视等等表情。处理台词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语调是传达人物内心的重要手段。同样的话,汉语的不同的语调表达的意思可以是截然不同的,这对营员来说,需要了解人物意愿,通过恰当的语调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
(营员们讨论中华舞台剧)
走进第一教学楼形体室,谢惠迎老师正不断的调整队形,纠正营员们的一招一式,希望在舞台上能够呈现中国民族舞独具特色的魅力。此次寻根之旅,中华民族舞蹈作为文化体验项目,受到了众多营员们的欢迎和喜爱。中国民族舞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谢惠迎老师将中国扇融入整个舞蹈当中,为营员们量身打造了一支舞蹈,一招一式都体现了浓郁的中华民族风情。
(民族舞蹈课上日常训练)
竖笛、中华舞台剧和中国民族舞蹈三项代表性的文化体验项目,让营员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笛声悠扬,舞姿妙曼,旋转跳跃,这些都牢牢地印刻在营员们的记忆里。这些中华才艺伴随着中华儿女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深深吸引着营员们的目光。
(陈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