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寻根之旅”青少年营员们赴穗深两城文化考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6-04-12  阅读: 270



2016年4月9日上午,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春令营的所有营员及领队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老师、志愿者以及导游的带领下乘车出游。这是自开营以来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集体出游。此外,4月3日,营员及领队首次出游,先后游览了暨南大学校园、广州塔、中山纪念堂、以及珠江夜景。4月6日,全体营员及领队第二次出发赴深圳参观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
 
(第一次出游之暨南大学集体合照
 
第二次出游之中华民俗村合照
 
第三次出游之五羊雕塑前合照
今日,学院为营员精心安排的出游路线先后顺序为——越秀公园、五羊塑像、泮溪酒家、千年古道北京路以及长隆大马戏
无论哪次出游,无一例外的都经过精心策划,紧扣“寻根”这一主题。暨大、广州塔、中山纪念堂、珠江、中华民俗村、五羊雕塑等等处处都彰显岭南文化、中国文化。对于营员及领队来说,这无疑是了解广州、了解中国的好机会。
出游途中,营员及领队充分领略了广州的文化及这座南方城市的魅力,对于中国文化,也在游览中华民俗村的过程中加深了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次出游途中的一些小事。
在几天的相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营员和领队几乎不会说也听不懂汉语。但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团中一位领队廖桂英,开营仪式上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讲老一辈华裔的故事,也对华裔青少年寄予厚望,一度让我们误认为她是中国人。课下交流了几次才知道她是泰国人,“我学汉语完全是为了我的学生们,我没退休的时候跟着两个中国的志愿者学汉语,平时也经常听汉语新闻。我也喜欢中国歌曲,我最喜欢邓丽君,我也听过周杰伦的歌。母亲节的时候,我就教孩子们关于妈妈的词,给他们听《听妈妈的话》。学生们的汉语都不好,但是有一次在教室,我突然听到一个小姑娘悄悄的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哇,那一刻,教室突然就安静了,所有学生就静静听她唱,我就用泰语一句一句翻译给他们听。”听到这里,我想我们都是感动的。
 
(廖桂英老师与营员合影留念)
出游的时候我们经常能看到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跟着廖老师。印象最深的是曾瑛和蔡爱。本次春令营的营员大部分都是初中生,年龄较小。蔡爱走在人群中就显得有点高,一副眼镜,一头短发,像个男孩子。每次见到她,她都会行一个“萨瓦迪卡”的合掌礼,很懂礼貌。她今年高三,汉语不好,说得最多的不是“你好”就是“谢谢”。第二次出游去深圳,太阳很大。给营员拍照的时候,蔡爱叫住了我,她用不流利的汉语冲我招手,一边说着“姐姐,姐姐”一边指着冰柜里的冰淇淋。“你想要这个?”我以为她要问价格,“不不,我买给你。”她用手指指自己又指指我。当时,真的被蔡爱感动了,心都化了。这群孩子们永远都是一脸羞涩的笑,又很善良。曾瑛是蔡爱的朋友,明年一月就要读大学,据说是和汉语言相关的专业。她会经常对我说“早上好”、“姐姐,吃饭了吗?”“晚安”。去长隆的前两天她对我说“蔡爱说她们听不懂你的话,但是她们会努力学汉语的。”我想,无论是谁都会被这句话感动。
 
(曾瑛与其他营员合影留念)
三次出游,无论是来自泰国的营员和还是身为中国人的志愿者等,都受益匪浅。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是中泰双方的友谊。
(宣传组 曲昀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