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语言工程携手,助力一带一路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6-01-18  阅读: 823



 
2016年1月14日上午,《新丝路华语》编写出版工程、“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平台研发工程、“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出版资源平台研发工程启动仪式暨暨南大学“一带一路”语言工程联合研究所筹备会议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是为响应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院和广东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说文解字文化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联合举办的。会议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张礼主持。
“一带一路”,重在落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邵宜教授在讲话中指出,国家根据国内外形势适时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不仅为中华民族而且为全球很多国家打开了“筑梦空间”。要建好“一带一路”,语言及语言相关服务要先行,但语言及语言服务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是语言学者自娱自乐或闭门造车,而是要面向实际需求,与已经、正在或将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密切合作,并借助于电子、音像、多媒体等先进的传播媒介和手段,这样语言研究者结合“一带一路”的工作才有意义,才能真正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建设。暨南大学资深教授、广东社科名家詹伯慧先生说,“一带一路”的构想为语言学者和语言学事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我们要勇于利用新手段、新技术,开辟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詹老表示时刻准备着,愿意为这一事业献策出力。广东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社长刘子如先生在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构想对于出版业而言,犹如春天,出版机构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与相关高校和学术机构深度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州市跨境电商协会会长白明韶先生介绍了相关中国企业在印尼、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他以一家在印尼苏拉威西岛的中国企业为例,谈到了合作伙伴、中国员工及其家属、当地员工、文件合同、企业文化等方面所遇到的具体语言问题,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语言需求和具体标准。广东国际商会副会长马东山先生指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产品走出去,都面临一个“在地化”的问题,比如企业员工的在地化、企业网站的在地化、商品包装与宣传的在地化等,在地化首先遇到的就是语言问题,除了通用语及较为通用的语言,还有很多小语种,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语言人才,这是语言院校和出版业的一个重大机遇。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是我们学院进一步发展语言教育、语言培训乃至专业建设应该考虑的。
暨南大学社科处处长潘启亮先生对筹备中的“‘一带一路’语言工程联合研究所”走出校园,与企业、出版机构深度合作开展面向“一带一路”语言研究和语言服务的构想表示赞赏,表示社科处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语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一带一路”语言工程联合研究所(筹)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暨南大学范俊军教授说,“语言”和“工程”,重点在工程,“联合研究所”,重点在“联合”,可以说,“联合”就是研究所的存在方式,就是研究所的工作机制,研究所以后将定期与企业、出版机构举办联席会议,共同协商,及时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具体语言问题,同时还将策划一系列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文化项目和课题,作为研究所的第一个项目,《新丝路华语》编写出版工作即日启动。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还有广东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副社长雷志华先生、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肖风华先生、广东南方新媒体公司对外合作总监许文强先生、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全媒体部运营监制施文辉先生、郴州上海商会副会长李林泉先生等,几位嘉宾分别从新媒体及全媒体传播、如何引入社会资本实现语言产业创意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暨南大学一带一路语言工程联合研究所(筹)由暨南大学语言学科团队和企业、民间组织及其他高校联合组建,挂靠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院,日常工作由暨南大学负责,各联合单位设立研究所工作室。研究所以产学研融合为基础,开展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研究、语言产品开发、语言教学、语言技术和传播创意服务,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所实行客座教授和咨询专家制,不占用学校编制,范俊军教授担任所长,邵宜教授担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2016年是“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之年。暨南大学“一带一路”语言工程联合研究所的筹办,是华文学院乃至暨南大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应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