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灵武健--记“优胜者”冬令营中华武术和民族舞蹈课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12-22  阅读: 254



舞蹈是肢体的语言,是美的体现,是心灵和身体的共鸣,迈克尔杰克逊曾说:“我持续跳着、跳着……跳着,跳到只剩下……舞蹈”。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这次冬令营舞蹈课,舞蹈老师教授营员们的舞蹈种类是蒙古舞《草原酒歌》。老师希望通过此舞能进一步优化营员们的舞感舞姿,培养营员们的蒙古洒脱之情。蒙族舞,是中国民族舞蹈中一种。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且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族舞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
难忘的草原往事依然在心间再来一杯马奶酒吧”,合着激昂的音乐声,营员们跳动起来,时而俯身,时而仰望,时而转身,时而辣立。课堂中,晓婷老师尽量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模仿。每教一个动作,吴老师都会让学生反复练习,并耐心加以指点和纠正,直到每个动作跳得整齐到位。吴老师高效率的教学方式,赢得了营员们的赞。所谓“严师出高徒”,仅仅用了节课的时间,营员们就学会了这支蒙族舞。

(营员们的舞蹈身姿)
从舞蹈看出营员的灵动,而从武术却可看出营员的健美。
正如《中国功夫》歌词所写:“棍扫一大片,枪挑一条线,身轻好似云中燕,豪气冲云天。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刚柔并济不低头,心中有天地。四方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且名扬海外,靠的不仅是拳头硬、剑法疾、棍棒狠,更是靠“重德”的传统,修炼心中有天地的德
武术理论课上,营员们对武术套拳的种类及相关的名人武术家、武术器械的种类、武术流派进行了了解,课间梁洁老师着重讲述了武术抱拳礼中“和为贵”的内涵。她说,武术不是用来打人的,所以用掌盖住拳,拳的四指与掌的五指相扣,代表五湖四海皆兄弟的含义。
武术实践课上,老师教营员们舞剑、舞棍、耍双节棍,营员们在操练的时候剑法飘逸、灵动而又凌厉,双节棍刚中带柔,场面健美极了。
 
(营员们剑的英姿)
舞与武的相互配合让营员们的形与心得到了双重修炼,操场上,营员们把舞蹈的隽秀、武术的健韵表现得淋漓尽致,相信他们今后会把这种美带回马来西亚,并继续发扬。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胡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