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孝义行先的华文教育60载——柬埔寨崇正学校校长周洁明畅谈办学心路与2015年中华文化大乐园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9-21 阅读: 634
2015年“中华文化大乐园”柬埔寨金边营活动,由中国暨南大学与柬埔寨崇正学校联合承办。通过本次活动,记者有幸认识了年届七旬的崇正学校校长周洁明女士,她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事无巨细,对孩子们无私的爱,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利用办营间隙,记者对周女士进行了专访,邀约她畅谈近60载的华文教育办学心路,承办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的苦乐与期待,以及对暨南大学年轻五洲学子们的期许和寄语,相信这也是读者们与记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周洁明女士:柬埔寨崇正学校校长,出生于柬埔寨,祖籍东莞常平,现年75岁。其17岁时成为马德望省吾哥比里市中华学校的一名华文教师,在58年的华文教育生涯中,她桃李满天下,培养的学生分布于世界各地,很多学生亲切地叫她“周妈妈”、“周奶奶”。为表彰其在华文教育事业方面的贡献,以及她勇往直前、不屈不饶的精神。2008年,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其“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您介绍一下自己的生平,特别是读者们最关心的,您长达57年的华文教育生涯.
周洁明女士(以下简称“周”):我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华人家庭,刚出生,母亲就因产后忧郁症去世,是奶奶和姑母把我抚养长大。14岁那年,我有了一个后母,但后母和我的关系很不好,她不愿意给我读书,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这让我非常苦闷,因感怀不幸的身世,17岁时,我写成诗歌《想亲娘》发表在《工商日报》上,表达了对生母的想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这一举动,导致了我和父亲关系的恶化,从此我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在工商日报编辑的帮助下,我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在马德望省吾哥比里市中华学校任教,开始了漫长、并坚持了一生的华文教育工作生涯。
现实是残酷的,教了十余年书后,柬埔寨的政局开始动荡不安,1970年朗诺政变后,学校被迫关闭,连华文报刊也停办了,我回到金边给孩子们辅导华文勉强生活。1975年,红色高棉入城,我们一家人被赶到了农村,很多家庭流离失所,我的一个孩子就是这个时候失踪的,从此再无音讯。在村子里,最后只剩下了三个华人,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越是这么动荡的岁月,让我的信念更加坚定,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回到我们心爱的华文教师岗位。
在艰难的岁月里,我们吃了很多苦,幸运的是,1993年,柬埔寨慢慢走上和平,昔日同事李自奋校长(已故)邀请我到崇正学校任教,担任教务处主任,刚开始,学校只有幼儿班到小学四年级,一共700多名学生,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规模逐渐扩大。2009年,我退休了。但2011年的时候,崇正学校遇到了一些困难,学校希望我能出任校长,与老师们一起把学校带出困境,所以我结束在法国的休假回来了,幸运的是,现在崇正学校的发展重上正轨,有91个班级3300多名学生,成为了柬埔寨的第二大华校。
记:我们知道很多学生亲切地称呼您为“周奶奶”、“周妈妈”,近60年的职业生涯,您有没有计算过,自己培养过多少学生,他们现在都在干什么?
周:(笑)这个记不清了,一年又一年,学生确实很多。只知道当年的学生们现在年纪最大的,已是花甲之年,如大乐园活动开营典礼上,代表客属会馆致辞的曾广荣副会长,他就是我早期的学生;年纪最小的,就是你们来到这里,参加大乐园活动的这批小营员了。
记:您的确是桃李满天下
周:我的学生们,很多在国外生活,他们每次回国,都要来看望我,这让我特别高兴;留在柬埔寨国内的,很多都是社会的栋梁,在政界、商界有了地位。我作为校长,老师们有时会向我抱怨,说从事教育工作辛苦、薪水低,但我每次都告诉他们,我特别有成就感!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自强、自立,这就让我有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记:崇正学校是什么时候萌发承办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的想法的,请谈谈学校的活动筹备工作。
周:早在2013年,柬埔寨首次承办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柬华理事总会即希望将此任务交由崇正学校承办,但当时学校校舍比较陈旧,没有符合活动要求的各种场地和设施,学校只能忍痛割爱,将此活动转交由其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承办。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有所改善,基本具备了承办此项夏令营活动的各项条件,因此我们在时隔两年后,再次接受了柬华理事总会委托,与中国暨南大学合作承办“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
学校非常重视本次活动,本学期开学初,就召集所有负责本次活动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开了一次会,将配合中国老师授课的工作一一布置下去。硬件方面,学校在礼堂专门搭设了一个钢结构的舞台,虽然还是比较简陋,但开闭营演出的基本条件满足了。在旧教学楼顶楼,我们搭建了雨棚,满足了舞蹈、武术、龙狮、柔力球等对场地要求比较高的项目上课的需要。
从开营三天来的情况看,我校的保障工作基本满足了本次活动要求,各班班主任与暨南大学的中华才艺教师配合默契,这保证了本次活动的课程质量,我巡视了各班上课情况,看到来自暨南大学的老师们专业知识强、授课时有耐心,这让孩子们进步很快,而且明显看出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喜爱,这让我十分高兴。我特别留意了安塞腰鼓课程的上课情况,我们学校想借助这次“中华文化大乐园”举办的机会,将学校的腰鼓队建设起来。
记:本次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是暨南大学与崇正学校一次开创性的活动,听说您与暨南大学也有渊源,可以介绍一下吗?
周:我知道暨南大学是面向海外招收华人华侨的高等学府,也是华文教育的基地。我们柬埔寨华校小学曾大量使用的就是暨南大学编写的《华文》教材,而且初中版的教材这两年也是由暨南大学的老师们编写的。我曾经在2006年去过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参加由国侨办主办的海外华校管理人员培训班,这是一笔宝贵的经历,暨南大学的老师们专业知识强、有耐心、特别关心我们这些从海外来的学员,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非常荣幸暨南大学有您这样的杰出校友,另外,作为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先辈,您有什么要对暨南大学的年轻学子们,特别是柬埔寨学子寄语的吗?
周:我想对暨南大学年轻朋友们说,学习华文不仅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更是符合未来世界发展的需要。作为华人华侨的学生,应该永远记得“我是中国人,我的祖籍在哪里?要努力学习,留住炎黄子孙的根”。对我们柬埔寨同学来说,要努力把中文、柬文、英文都学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我特别想说的是,不管在哪里,无论是任教、还是求学,都应该遵从中华民族“孝义行先”的美德,孝敬父母师长、诚信做人,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70多年人生最大的感悟。
访谈过程并不轻松,周校长的声带因常年的一线教学工作而受损,发声略显吃力,医生叮嘱她不要过多说话、大声说话,但作为一校之长,又怎么能遵医嘱呢,面对这些海外华文教育界的前辈,记者所感动的不仅是他们的坚守,更是那一份勇往直前、无畏艰难的执着。
(暨南大学 方李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