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2014“中华文化大乐园”澳大利亚悉尼营营员随访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4-09-26  阅读: 513



2014年“中华文化大乐园”澳大利亚悉尼营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近300名当地8-18岁的华裔青少年们在活动中各取所需、和睦相处、共同提高。大乐园教师也特别注意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差异,因材施教、快乐学习。
课程近半,孩子们已开始入门并逐渐深入掌握各项中华传统技艺,利用课程间隙,我们来到孩子们中间,采访了几名不同年龄段的营员,了解大家参加大乐园活动的快乐与领悟。
“第三次参营,今年的课程是最丰富的一次”
陈仪,2012年曾获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长奖,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女孩。16岁的她是第三次参加在悉尼举行的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了。今年的她显得特别高兴,因为自她5岁来到悉尼后,就一直就读于悉尼实验中文学校,2014悉尼大乐园活动由母校承办,这让她有了一份更强的归属感。
几天的课程,她主要学习了舞蹈、唱歌、微电影制作等课程,十年的汉语和中华文化学习,让她在大乐园中游刃有余,各门课程都可以很快地掌握。她告诉记者:参加本次活动最喜欢的是微电影制作,因为课程的内容是可以当导演,而且拍摄的就是本次大乐园活动的学习过程,这让她有机会将同学们和小朋友美好的瞬间浓缩在镜头内,将大乐园所传递的快乐学习的理念呈现出来。
陈仪告诉记者,虽然她已经参加过三次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但今年是最有意思的。因为学习的门类特别多,例如木偶操作、草编、风筝制作等课程,是她从未涉足的,这让她对今年的活动充满了期待。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会记得来到中华文化大乐园时父母的嘱托”
李科甲,今年13岁,超过同龄人的身高,让记者在人群中一眼就发现了他,虽然略显腼腆,但他面对中华文化课程时渴望的眼神,使他通过2014“中华文化大乐园”澳大利亚悉尼营的舞台,开始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开始结缘。
2岁就来到澳大利亚,从小接受的更多是西式教育,作为首次参加“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的营员,他对一切都感到好奇,“我喜欢中国功夫、书法、国画还有泥塑”。也许是首次参营,信心还不是很足,他更多地表现出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为一张满意的国画作品,他可以几易其稿;跟随着优美的旋律大声歌唱,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汉语……
李科甲的父母非常关心他的学习,他们希望李科甲把握有限的学习时间,多学多问,争取成效。更重要的是,父母希望李科甲牢记作为炎黄子孙的血脉亲情,好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这也是他日常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李科甲最后告诉记者:“他明白父母的苦心,他一定会好好学习,牢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嘱托”。
“我爸爸是金发碧眼的澳大利亚人,但我会用四川话说:啥子哟!”
Juliette今年9岁了,她的父亲是一名澳大利亚的“老外”,母亲来自中国成都。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她从小就受到系统的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独特的混血儿外貌特征,更是让她在大乐园营员中特别醒目。
课余闲聊,她告诉记者,妈妈从小就告诉她中国四川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有可爱的大熊猫,有悠闲的生活方式。她已经去过两次了,每次都可以在中国发现很多快乐的事情,不但学习了普通话,也学会了不少妈妈常用的方言,她得意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四川话“啥子哟!”
学习中国语言的经历,让她对中国文化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喜爱,来到中华文化大乐园,她充满着学习的喜悦,她最喜欢的课程是草编和舞蹈,“草可以创造出神奇的东西,中国的舞蹈好漂亮”,Juliette向记者介绍她喜好的原因。
通过对上述3名华裔青少年的随访,我们也许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来到2014“中华文化大乐园”澳大利亚悉尼营大家庭的营员们,他们也是抱着和陈仪、李科甲、Juliette一样的学习目的,承载着海外华人父母们的期盼,来追寻自己的华夏之根,相信这份渴望与期待,一定会变成营员们强大的学习动力,种下一颗热爱中华语言文化的种子。
(方李瑾)

Juliette

陈仪

李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