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的扩散:高频使用、语义泛化与框填孳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4-06-04 阅读: 1097
2014年5月28日晚19点,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刘大为先生莅临我院,在办公楼309做了一场名为“流行语的扩散:高频使用、语义泛化与框填孳生”的讲座,讲座由我院曾毅平教授主持。
流行语是现代语言生活中一大亮点,特别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传播速度更是惊人,也使流行语成为语言生活研究的重要方面。刘大为教授从语言生活的现状出发,着重就流行语的重要特征扩散进行讲解,从动因、驱动、形式等方面详细阐释。首先是对流行语扩散的动因与语言的应对的分析。流行语何以流行?从语言层面来分析,主要是流行语言的魅力。这种魅力包括社会文化意义和审美意味两方面,它们相互渗透,结合起来形成的语言意义。如:高富帅/白富美、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等,它们不仅表达一定文化意义同时也具有语言的审美意味。从社会层面的分析,流行语则是一种从个体行为到大众行为的过程。其次是关于流行的驱动,这种驱动主要体现为表达优先和语言优先两原则。大众行为中的语言优先心理造成流行语的扩散,而流行的本身就是扩散。在此基础上刘教授总结出扩散的三种形式:高频使用、语义泛化、框填孳生。他指出高频使用、语义泛化和框填孳生三者之间存在着负向蕴含关系,但是不存在正向蕴含关系,也就说框填孳生可以推导出语义泛化、高频使用,语义泛化可以推导出词语的高频使用,但是高频使用不一定会产生语义泛化、框填孳生。刘大为教授认为,作为高频使用形式,短时性的高频使用是流行语的基本特征。同时它具有两种方式:接受性高频使用和表达性高频使用。表达性的高频使用相对于接受性高频使用更体现语言创新心理。第二种形式是语义泛化,它主要指语义内涵缩小与外延扩大,其手段是隐喻,它的高潮则体现为语义含糊。值得注意的是流行语义随着使用的频度越来越高,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语义也越来越含糊,有可能流行语义越来越淡漠,以致仅剩形式,最后也就退出了流行。第三是框填孳生形式,刘老师将其归纳为词语框填、语句框填、语篇框填、结构框填四种。并从以上形式分析出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心理,流行语的扩散是求异(创新)心理和从众心理两种心理的张力所趋成的,从高频使用到语义的泛化到框填孳生,这两种张力是变化的,从从众心理渐弱,创新心理渐强。最后,刘老师指出流行语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它已逐渐脱离单纯追逐新潮,模仿时尚阶段,也不仅仅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心态、文化走向的被动折射,它开始成为公众针砭时弊、表达民意、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呼吁我们语言学习和研究者的关注。
刘大为教授的讲座展示了他对流行语研究的新思考,也介绍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引起了在场各位学者和师生的热烈反响,讲座最后,刘教授还耐心地为在坐师生答疑。刘教授将系统语言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讨论了现实生活中流行语问题,并对流行语的扩散进行深入地探讨,让我们了解到流行语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场讲座的不仅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也为大家提供,新的思考的视角。
撰稿人:周伶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