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暨大华文学院:流金岁月60年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11-18  阅读: 5543



2013年11月16日,是暨南大学华文学院60岁的生日。1953年,承载着海外华侨的厚望,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前身——广州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在广州石牌成立。遍布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学子怀着对新中国的赤子之心,来到祖国的南大门,在补校这里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做好升学报国的准备。
成立之初,补校的开拓者们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克服重重困难,在短短几年间修建校舍,扩充校园,使之迅速成为海外华侨学子归国求学的重要基地。1956年,港澳补校并入,学院更名为广州华侨港澳学生补习学校,6000余名学生汇集校园,学院欣欣向荣。1965年,补校迁址瘦狗岭,正式更名为“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在新校园里,师生员工齐心协力,重新开创出一片广阔天地。在那些岁月里,学院先后共安置和接待了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数万名归侨学子,沐浴在“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关怀中,远离亲人的归侨学子们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体会到真切的师生情谊。表达归侨学子心声的歌曲“海外孤儿有了娘”唱出了校园,唱出了国门,浸润了海外华人的心田。风雨飘摇的年代,学院也难逃磨难,被迫于1969年底停办,师生虽然分散各方,但依然心系校园。历经沧桑,几度沉浮,终于盼来了祖国大地春风吹拂,万物复苏,1978年,学院得以在原址复办,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侨”字特色,补校以“开展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华侨华人子弟,将中华语言和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1993年,历史再次赋予学院新的机遇,华侨补校并入暨南大学,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正式成立。
20年过去了,现在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已成长为一所面向海外和港澳台地区开展华文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及预科教育,语言教学与研究并重的专门学院,为海内外学子提供包括华文教育在内的从华语学习到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系列课程。其中海外华语研究与华文教学博士、硕士点,华文教育本科专业为国内首创。我院每年招收3000名五洲学子,生源来自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欧美、东南亚等8个国家招收兼读制研究生及华文教育、对外汉语、汉语言本科生。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外华文教育,提升学科水平和教育质量,20124月成立全国首家华文教育研究院——暨南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研究院下设华文水平测试中心、华文教材研发中心、华文教师资格认证中心、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华文教育服务平台、《华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等
60年的厚重积累,校友遍布世界各地,60年风云变幻,校友对母校的挚爱始终如一。11月16日,适逢学院60华诞,上千名海内外校友回到母校,参加质朴但温情满溢、简单却厚重隽永的庆祝活动,共叙校友情谊,共享母校荣光。陈友明、陈继武、唐根基三位海外校友先后发言,对母校、师长、同窗致以深深的感恩和祝福。香港、澳门、印尼等地校友会,以及华文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校友组织纷纷返校参加庆典活动,部分校友为回哺母校,还慷慨捐赠书籍、树木。学院历任领导、老教师也回校聚首,为庆典带来了更多的欢声和笑语。
回眸60年,虽历经艰辛和坎坷,学院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一切皆有赖于上级部门、海内外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真诚帮助。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广东省、广州市侨务办公室,北京华文学院、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昆明华文学校、广西华侨学校,中国妇女期刊杂志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领导莅院祝贺,共襄盛举。国侨办裘援平主任在庆典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60年来为侨服务、培育五洲学子之举给予了充分肯定。
院庆之期,学院还举行华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广邀世界各国知名专家学者与会,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开展柬埔寨华文教材编写讨论会,切实为海外华文教育事业服务;举行校友、师生联谊晚会,多元文化和谐共融之光绚丽绽放。
一甲子的岁月,留下的是桃李芬芳,期待的是下一个60年的扬帆远航。(方李瑾、杨凌云)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新老校园)

 (国侨办裘援平主任视察华文学院校园)

(裘援平主任、马儒沛副主任与学院领导班子合影)

(多元文化和谐共融)

(超过100个国家的4000多名五洲学子在我院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