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施旭教授莅临我院,在办公楼309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文化话语视界下的贸易摩擦”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宗世海教授主持,我院部分师生前来听讲。
本次讲座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施教授和他的团队近年来开展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的概况。施教授强调,世界话语是多元的,不同话语之间的交流本质上都是跨文化的交流,应该用“跨学科”、“跨历史”、“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国际交流中的话语;同时,当代中国话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研究者不应局限于西方研究意识,应结合中国话语的特点,多视角、多维度、实证性与经验性相结合地分析中国自己独有的发展问题。
在第二部分,施旭教授给听众展示了他的一个原创性的研究:中国和欧盟在经济贸易争端中(鞋类贸易中的限制和反限制)的话语分析,着重分析了“听说主体”、“内容、形式”、“传播媒介”、“目的、效果”等方面。在这里,施教授具体解剖了中欧贸易战中中方的话语参与度(是否“说话”)、说话者(谁“说话”——行业协会、政府、其他方面)、怎样说话、目的效果如何等。报告显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和政府不能一味按照传统的和为贵的思维和客气、退让解决争端,否则损失是巨大的(造成我国鞋类出口遭受5年所谓“反倾销”,鞋类制造业200多万人失业),而不是官方所谓的“小事”。
讲座最后,施教授与现场师生分享了他对话语策略研究的建议。解答了听众的多项提问。学生们表示,听施教授的讲座,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见识了施教授的融汇东西方学术传统、关注中国的话语问题、创建中国的话语研究范式的学术勇气和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学生工作办公室
华文研究生会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