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2018“中国寻根之旅”春令营(暨大营)营员专访——王鸿丽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4-16  阅读: 94



������.jpg

王鸿丽,来自泰国南部的宋卡,十八岁,现在是一名高中生。记者初次接触这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时,就被她一口流畅的汉语所惊讶。她告诉记者,在泰国学习汉语的时候,老师曾经教他们汉语演讲的技巧并且鼓励他们参加汉语演讲比赛。鸿丽颇为激动地说道:“我很喜欢汉语,还参加了汉语演讲比赛。”在来中国之前,她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早有耳闻,她回忆说:“我的中文老师给我们介绍过中国文化,比如中国古典建筑、中国结和剪纸等,但老师没有教我们怎么制作中国结。”

在参加“中国寻根之旅”的两周时间里,她了解了许多中国文化。“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我觉得很特别,很有意义。”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参加“中国寻根之旅”时,她说:“在我生活的地方,有很多人使用汉语,他们用汉语做生意。汉语在泰国发展得很快,我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想到中国学习汉语。”王鸿丽向记者介绍,在泰国她每周有六节中文课,通过对汉语的学习,她坦言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起学习汉语的兴趣。王鸿丽还表示,家人非常支持她到中国参加“寻根之旅”,希望借此机会好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体验中华的传统文化。

王鸿丽认为,在广州十几天的学习生活中,见识了很多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文化,让她大开眼界,收获满满。在这里时间虽短,但课程安排很丰富。对于她来说,所有的课程都充满着新鲜感和吸引力,学会了编中国结、剪纸、民族舞蹈和南拳。在三次文化考察出游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深圳中华民俗村的民居建筑、锦绣中华的精彩表演以及独特造型的广州塔。“这些建筑很漂亮,我很喜欢。”说着,王鸿丽向记者展示她和其他营员在深圳中华民俗村拍的景观和合照。

王鸿丽说,她在这里过得很开心,很喜欢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老师,每节课都教得很认真,而且老师讲授的内容让她学到了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同时她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收获了友谊,表示回国后会常联系。在谈及即将离开中国时,王鸿丽感到伤心和不舍,眼中泛着泪光。她很庆幸有机会参加这次“中国寻根之旅”,希望大学能够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习,并表达了对暨南大学、老师和工作人员的感谢,“谢谢你们的照顾,我们很开心。”

(黎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