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师证书班学员采访录三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08-16 阅读: 530
华文教育,路远且长,坚持到前方
----朱晓宾老师专访
2017年“华文教育·华文教师证书”八月班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在培训班结束前夕,记者约访了来自罗马尼亚的朱晓宾老师,畅谈此次中国之行的切身感受及在此期间收获的美好珍贵的情谊,并介绍了就所在国以及地区的华文教育情况。
朱晓宾老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六年。他于2011年通过国家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考试成为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一年任期之后由于自身的优异表现和个人的教学热情转岗至罗马尼亚克鲁日孔子学院做志愿者,之后又通过公派教师考试正式成为了罗马尼亚的一名海外华文教师,并留任至今。朱老师除了参与日常的正常教学工作,同时也参与了孔子课堂的筹建、HSK考试推广等海外汉语推广工作,经验颇丰。
谈到为何从事华文教育事业,朱老师认为这和他的专业背景以及自身对于文化传承的热情有关。朱老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语言知识基础扎实,自身也有相关从教经验,所以在得到海外教学的机会之后就毫不犹豫投身其中了。除此之外,朱老师认为作为一个海外华文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海外华人社区推广和传承。
据朱老师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罗马尼亚是世界上最早开设中文课程的国家。此外,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两国在文化层面的交流合作,每年中国政府都会给罗马尼亚大量留学交换的名额,还在罗马尼亚开设了众多孔子学院,资助罗马尼亚学生学习汉语,赴中国留学交换。目前罗马尼亚拥有4个孔子学院、6个孔子课堂和10多个教学点,学生3000多名。罗马尼亚教育部在2016年正式发文确认将汉语列入中小学最新外语语言课程名单,汉语正式进入罗国民教育体系。朱老师任教所在的瓦西里•金诗西部大学克鲁日孔子学院不仅仅是罗马尼亚人包括罗马尼亚华人群体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地方,更是发展成当地华人进行文化交流和加深情谊的地方,深受当地华人的喜爱。
朱老师对于此次“华文教育·华文教师证书”八月班的各项工作都表达着赞赏和感激,他特别提到了在这次培训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包括基础知识、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实践等在内各类课程,让学员全面深入接受学习和训练,其中王汉卫老师在汉字的构形、笔顺等本体知识和教学方面的研究让学员对于解决海外华文教学“汉字难教”的问题有了极大的信心;而彭小川老师专注于课堂语法教学研究,她深入到学员们中,通过情景预设的方式教会大家在实际课堂语法教学应如何备课、如何教、如何练;宗世海老师的论文写作讲座让朱老师意识到作为一名海外华文教师的职责并不仅仅是做好日常教学教务工作,更重要的是依靠一手资料做更深层次的教学学术研究,做一名真正的学者而非单纯的“教者”再通过华文证书的测试检验了此次培训的成果。他表示获益匪浅,并且希望能有更多的海外华文教师能够参与到这个证书培训班中来,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担负起推广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