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汉语言专业(外招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5-06  阅读: 10



培养目标:

汉语,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世界主要语言之一。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应用能力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中国语言专业人才。

A1. 崇德弘毅,志存高远,做中国语言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A2. 具备汉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专业技能。

A3. 掌握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语言交叉学科的系统知识与方法,具有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等语言数字化技术开发和研究能力。

A4. 培养能从事新闻、出版、教学、文秘等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和语言科技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要求:

B1. 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素养/价值观)

B2. 掌握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语言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了解语言文字研究动态、发展趋势和汉语应用前景,了解语言的心理机制,具备语言调查和语言研究能力。(知识/技能/视野)

B3. 具备语言信息处理、新媒体与语言数字化出版、数字人文、汉语教育技术等语言数字化技术开发和研究能力,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使用工具)

B4. 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思维/创新/解决问题)

B5. 具备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进行有效沟通。(沟通表达)

B6. 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

B7. 鼓励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际学校教师资格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行业证书。

专业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修辞、古代汉语、理论语言学、方言学、语言调查、中国的语言、计算语言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汉语教育技术、新媒体与语言数字出版技术、数字人文、实验语音学、心理语言学、批判性写作训练、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统计、程序设计等。

实践教学占比:

本专业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22.5%。包括语言调查、语言研究方法与实践、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实践、实验语音学、批判性写作训练、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

学制:

4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