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李计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4-15  阅读: 7170



导师姓名:李计伟

 

 

 

联系方式

lijiwei@hwy.jnu.edu.cn

基本情况

李计伟,河南西华人,北京大学博士,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

   汉语语法、海外华语、国际中文教育

教育背景

1.1997.09-2001.07,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2.2001.09-2004.07,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导师高小方教授,获文学硕 士学位。 

3.2006.09-2010.07(四年制),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导师王洪 君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 

4.2018.09.06-2019.08.28,英国华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国家公派访问 学者。

工作经历

1.2004.07-2006.07,郑州大学文学院,助教。 

2.2010.07 至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主讲课程

1.本科生:现代汉语语法、语义学 

2.研究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语法及其教学、华语研究(团队课程)

科研、教学项目:

1.202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洋华语史研究”(项目编号:22BYY156),独立主 持,在研。 

2.2019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境外华语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项目编 号:19ZDA311)子课题“境外华语文献资源数据库”,主持,在研。 

3.2016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海外华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项目编 号:16FYY014),独立主持,已结项。 

4.2013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名量词形成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13FYY014),独立主持,已结项。 

5.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2年度重点项目“南洋华侨‘国语推广’与华语的 形成”(项目编号:ZDI145-55),独立主持,在研。 

6.国家语委科研规划2015年度科研项目“马来西亚华语历时文献研究与数字资源库建 设”(项目编号:YB125-184),独立主持,已结项。 

7.2023 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理论语言学’虚拟教研室”, 主持,在研。

  

学术著作:

1.《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名量词形成机制研究》,独著,商务印书馆,2017。 

2.《华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独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全球华语语法研究·马来西亚卷》,合著,商务印书馆,2022。

代表论文:

1.《海外华语调查:方法、理论与规划》,《语言文字应用》,2025年第1期。 

2.《华语变体演化的平行对比:以“报效+NP”为例》,《全球华语(GlobalChinese)》, 2025年第1期。 

3.《南洋华侨的祖语传承:应变与植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 

4.《传承语特征还是习得偏误?》,《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23年第1期。中 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23年第7期全文转载。 

5.《早期南洋华语文献中的闽南话因素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 

6.《大华语视域中“向+NP+VP”结构的共时差异与历时变化》,《语言文字应用》,2022 年第2期。 

7.《新马华语史的一个断面:以<蕉风>(1955-1970)为语料的考察》,《全球华语(Global  Chinese)》,2021年第2期。 

8.《南洋华侨早期国语推广刍议》,《华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期。 

9.《论海外华语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和保护》,《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0年第15期全文转载。 

10.《<传承语习得>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2期。 

11.《传承语的保守性与东南亚华语特征》,《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3期。 

12.《东南亚华语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词汇变化研究》,《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2019 年第21期。 

13.《大华语视域中“帮忙”用法的共时差异与历时变化》,《汉语学报》,2018年第4 期。 

14.《华语动词“相信”的情态功能及其来源》,《全球华语(GlobalChinese)》,2017 年第2期。 

15.《海外华语词汇语法多样性考察及其相关问题——以马来西亚华语为例》,见邵宜 主编《语言与语言生态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 

16.《大华语视角下的趋向动词研究》,《世界华文教育》,2015年第2期。 

17.《基于对比与定量统计的马来西亚华语形容词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18.《基于对比与定量统计的马来西亚华语动词研究》,《汉语学报》,2014年第4期。 

19.《论“介词+X+起见”格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0.《<语言、使用与认知>介绍》,《当代语言学》,2013年第4期。 

21.《即:从位移到让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第48辑,商 务印书馆,2013。 

22.《论反身代词“身”与复合形式的反身代词》,《语文研究》,2012年第4期。 

23.《“两个三角”理论与海外华语语法特点的发掘》,《汉语学报》,2012年第3期。 

24.《语义演变的规律性与“窠”“科”语义发展过程的重建》,《东方语言学》,2012 年第1辑。 

25.《论“名+量”式双音词的形成与结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 丛》第44辑,商务印书馆,2011。 

26.《量词“根”的形成与其认知语义的多向发展》,《语文研究》,2010年第3期。 

27.《量词“窠”的产生、发展与量词“棵”的出现》,《语言科学》,2009年第4期。 

28.《量词“项”的来源及语义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 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第6期。 

29.《方位词“前”“后”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文知识》,2007年 第1期。 

30.《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词语语法化研究——以“尽管”和“简直”为例》,《云 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年第1期。 

31.《量词“副”的义项分立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6期。 

32.《汉语外来词同义译名现象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4期。 

33.《试论程度副词“老大”的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5年第6期。 

34.《<说文解字系传>解说语词语拾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4期。 

35.《徐锴古音观考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4期。 

36.《略论钱大昕文字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1期。


主编教材及论文集:

1.《初级华文》(第一册),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第1版。 

2.《新编应用语言学》,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第1版。 

3.《华语传承、认同及测试研究》,副主编,2021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