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4-07-03 阅读: 6712
导师姓名:郭熙 | ||
联系方式 | ||
电话:18927524356 传真:+86-20-87205043 电邮: guoxi@hwy.jnu.edu.cn | ||
现任职务 | ||
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主任 | ||
曾任职务 |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华文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苏丹喀土穆大学客座教授/汉语系主任、马来西亚韩江学院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访问教授,香港教育学院访问学人、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客座教授、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 | ||
社会兼职 | ||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理事、广东语言文字工作协会会长、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顾问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兼职教授、广州大学特聘客座教授(博导)、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郑州大学兼职教授、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主编、《中国语言生活要况》主编、《语言战略研究》执行主编,《语言文字应用》编委、《辞书研究》编委、《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中英文版)编委、《博览群书》特约编委,商务印书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心编委、辞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
主要学历 | ||
1982年9月-1985年7月 南京大学中文系读现代汉语硕士研究生 1978年5月-1980年12月 河南省平顶山师范大专班(今平顶山学院)学生 | ||
工作经历 | ||
2019年4-7月 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客座教授 2017年11月-2018年1月 台湾暨南大学客座教授 2012年11月-2016年9月 兼任北京华文学院副院长 2010年7-8月,2012年7-8月 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访问教授 2008年3月-2015年7月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 2008年1月-5月 香港教育学院访问学人 2007.6.1-2007.12.31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2005年9月 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主任 2003年10月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7月—2003年10月 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务 1981年1月-1982年8月 河南平顶山师专中文系任教 1976年9月-1978年5月 河南省社旗县埠口学校任教
2000年3月起 任马来西亚韩江学院客座教授、华文研究中心咨询顾问 1994年3月—1995年11月 任苏丹喀土穆大学客座教授、协助筹建汉语系并任汉语系主任 1989年9月—2003年10月 任南京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 ||
获奖 | ||
1997年获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9年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 ||
承担科研项目 | ||
2019年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境外华语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研究”(19ZDA311) 2019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海外华语资源抢救性搜集整理与研究”(19AYY003) 2017年 北京语言资源高精尖协同创新中心“海外华语资源库建设”(KYR17001) 2016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子课题“印度尼西亚华语语法研究” 2013年 国家语委委托项目“华语研究与华文教育的对接与互动” 2012年 国家语委委托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语言规划” 2011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子课题“马来西亚华语语法研究” 2011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泰国语言政策、外语竞争及其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2011年 国家语委委托项目“海外华语使用情况调查” 2011年 国务院侨办项目“传承与认同--新形势下海外华文教育策略研究” 2011年 参与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大词典》(副主编) 2010年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华语协调与认同研究 2005年 参与国家语委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词典》(副主编) 2005年 参与主持国家语委重大项目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4年 参与主持中国语言生活调查广东子项目。 2002年 主持国家语委“十五”委托项目“字母词规范原则研究” 2001年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河南境内的中原官话比较研究” 2001年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土汉语与域外汉语协调策略研究: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例” 1999年 参加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江苏部分调查 1999年 承担中流基金项目“中原官话的形成与发展”项目。 1992年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研究” 1987年主持南京大学“育苗”基金项目“大陆与港台汉语比较研究”。 | ||
著作和教材: | ||
1.《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3》(主编),商务印书馆,2023年8月。 2.《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2》(主编),商务印书馆,2022年5月。 3.《全球华语语法•马来西亚卷》(主编),商务印书馆,2022年1月。 4.《七彩中文》(三册,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 5.《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主编),商务印书馆,2021年5月。 6.《新编应用语言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7.《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主编),商务印书馆,2020年5月。 8.高级华文(郭熙邵宜总主编,上下册)(新丝路华文系列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预计2020年12月出版。 9.《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9》(主编),商务印书馆,2019年5月。 10.《中国语言生活要况》(主编),商务印书馆,2018年12月。 11.《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主编),商务印书馆,2018年5月。 12.初级华文(郭熙邵宜总主编,共六册)(新丝路华文系列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 13.中级华文(郭熙邵宜总主编,上下册)(新丝路华文系列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 14.《中国语言生活要况》(主编),商务印书馆,2017年12月。 15.《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主编),商务印书馆,2017年4月。 16.《语言能力与语言政策研究》,主编之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年11月 17.《全球华语大词典》,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4月。 18.《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主编,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 19.《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5),主编,商务印书馆2015年9月。 20.《华文教学研究丛书》(10本),总主编之一,商务印书馆,2015年。 21.《全球华语研究文献选编》,主编,商务印书馆,2015年7月。 22.《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4),主编,商务印书馆2014年9月。 23.《中国语言生活要况》(2014),主编,商务印书馆2014年9月。 24.《中国社会语言学》(第3版),商务印书馆,2013年8月。 25.《华语研究录》,商务印书馆,2012年4月。 2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2),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年 27.《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0),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11年。 28.《全球华语词典》,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10年5月。 29.《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10年。 30.《中文》(初中版)(6册,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31.《中文》练习册(初中版)(12册,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32.《中文》教师用书(初中版)(6册,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33.《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上编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年。 34.《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8年。 35.《华文教学概论》(主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9月。 3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上编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 37.《当代语言生活》(与朱德勇合作),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38.《普通话语言学研究导引》(与盛林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9.《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编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 40.《语言与语言应用论稿》,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41.《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42.《应用语言学概论》(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 43.《语言学概论》(编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4.《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45.《语文知识与公文写作》(参加编写),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46.《汉语新语汇词典》(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1993。 47.《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理论与方法》(与李绍珠、周兢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1993。 48.《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李绍珠、周兢、李凡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1993。 49.《汉语时兴词语词典》(中文撰稿人),译林出版社,南京。1993。 50.《应用汉语教程》(参加编写),北京语言学出版社,北京。1992。 51.《初等语文》(参加编写),中国人事出版社,北京。1992。 52.《汉语同义成语词典》(与蒋荫楠合作),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1987。 | ||
论文 | ||
1.中国话在海外播迁散记,《博览群书》2024年第3期。 2.中国话在海外寻迹断忆,《博览群书》2024年第2期。 3.论国际中文教育的框架和目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 4.21世纪以来的华语研究及理论演进,《昆明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5.中国语言生活及其研究的新阶段,北华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 6.《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序,2023年。 7.试论海外华语传承话语体系的建构,《语言文字应用》2023年第2期。 8.《三百字看中国内外:新〈标准〉初等一级常读常新》序,东北师大出版社,2023年。 9.我的20年华语研究之路,《中国语言战略》2023年第1期。 10.华语文明 生生不息,《语言战略研究》2023年第1期卷首语。 11.海外华语传承的历史经验与中文在地化传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12.《海外华语传承传播》专题主持人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13.祖语能力测量的重要探索,《华文水平测试丛书》序,2023年1月。 14.新时代海外华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齐心、吴小燕主编《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2月。 15.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语言文明,《语言战略研究》2022年第5期。 16.心之所向的華文期刊,《华文世界》(台北),第130期。2022年10月。 17.《語言的魅力》序,《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第127-128期。2022年10月。 18.我和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的情缘,莫彭龄、王建军主编《成语文化扮靓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 19.《多于竞争中的中国语言形象建构研究•序》,杨绪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5月。 20.《城市语言研究论稿》序,郭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8月。 21.论海外华语的文化遗产价值和研究领域的拓展(和雷朔合作),《语言文字应用》,2020年第2期。 22.乡村要振兴,语言来帮忙,《光明日报》2022年3月27日。 23.服务海外华语传承之思考,《纪念董鹏程先生文集》119-130页,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台北),2021年9月。 24.华语与华语传承研究再出发,《语言战略研究》2021年第4期。 25.《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探新》序,曹贤文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1年。 26.《多语竞争中的中国语言形象建构研究》序,杨绪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27.明确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与林瑀欢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年3月16日第3版。 28.在苏丹喀土穆大学教汉语的日子,《国际中文教育7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 29.《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语言研究》序,王晓梅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 30.新时代的海外华文教育与我国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语言文字应用》,2020年第4期。 31.论海外华语资源的抢救性整理和保护(与刘慧、李计伟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1年第15期,数字版,全文转载) 32.热词热语勾勒时代印迹,《光明日报》2020年1月4日。 33.走访沙巴“山东村”甲必丹记略,李宇明、王莉宁编《輶轩使者:语言学家的田野故事》,商务印书馆,2020年。 34.最后的见面,《华文世界》,台北,2019年12月(总124期)。 35.语言生活书写时代编年史--新中国70年语言生活回眸,《光明日报》2020年8月10日,又《新华文摘》2019年第21期。 36.七十年来的中国语言生活,《语言战略研究》2019年第4期。 37.并非还债的“还钱”,《咬文嚼字》2019年第5期。 38.《广东语言文字工作事业70年纪事》序,广东省语委办,2019年。 39.一个动物人到社会人的全景式记录,李宇明著《人生初年·序二》,商务印书馆,2019年。 40.汉语拼音也是世界的,《咬文嚼字》2018年第2期。 41.掂掂各地华语的“斤”“两”,《咬文嚼字》2018年第4期。 42.论华语研究和华文教育的衔接(与王文豪合作),《语言文字应用》2018年第2期。 43.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语言生活,《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9日。 44.论中国官方语言的名称,《语言战略研究》2018年第5期。后载马毛朋、李斐主编《博学近思,知行兼举——田小琳先生八秩荣庆文集》(和平图书有限公司,2021年)。 45.汉语的性质和定义,澳门语言学刊,2018年第1期。 46.《新闻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序,段业辉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年。 47.我和商务印书馆的15年,《中华读书报》。 48.论祖语与祖语传承,《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3期。 49.马来西亚华语语法概述,《全球华语》2017年第1期。 50.新加坡禁绝方言的思考,《怡和世纪》2017年1月,总31期。 51.首相,还是总理?《咬文嚼字》2017年第3期。 52.年华如水忆恩师——纪念导师张礼训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署名:张晓铃 郭 熙 孙德坤),《南京大学校友通讯》2017年夏季号。 53.汉语热如何延续?《光明日报》 2016年6月18日语言文字版。 54.语言生活研究十年(与祝晓宏合作),《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3期。 55.东南亚华人的语言使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双语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56.借力拼音,让汉语更快走向世界,《光明日报》 2016年6月12日语言文字版。 57.关注全球华语大有可为,《咬文嚼字·华语圈》开篇,2016年第9期。 58.华文教育需要顶层设计--郭熙教授访谈录,《世界华文教育》,2016年第3期。 59.论汉语教学的三大分野,《中国语文》2015年第5期。 60.《常用汉字勘误手册》序,高承言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61.《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十年,《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2期。 62.关于新形势下华侨母语教育的一些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2期。 63.是否送孩子到中国读书要从实际出发,2015年9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2版。 64.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5》,商务印书馆,2015年9月。 65.华语传播和传承:现状和困境,《世界华文教育》2013年第1期。 66.语言规划的动因与效果——基于近百年中国语言规划实践的认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1 期。 67.对海外华文教学的多样性及其对策的新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 年第3期。 68.民国时期的两本字典,《辞书研究》,2013年第4期。 69.华语视角下“讲话”类词语使用情况考察,《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4期。 70.改进文风,教育部语信司组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特稿,商务印书馆2013年10月第1版,第41-46页。 71.转变文风:领导,制度,教育,教育部语信司组编《中国语言生活要况(2013)》,商务印书馆,2013年10月第1版,第29-31页。 72.推进字母词“汉化”研究(第一作者),教育部语信司组编《中国语言生活要况(2013)》,商务印书馆,2013年10月第1版,第58-60页。 73.汉语国际传播(第二作者),教育部语信司组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商务印书馆,2013年10月第1版,175-185页。 74.外华语语言生活状况调查及华语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建设(与刘华合作)《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4期。 75.新加坡的华文教学还需加快步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年8月8日。http://www.zaobao.com.sg/yl/yl120808_004_1.shtml 76.汉语国际传播状况(与骆峰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2年。 77.广州小北路外国居民语言生活状况(与张秀彦、陈芳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2年。 78.关于语言规划中贯穿国家认同建构意识的问题,《澳门语言研究30年—语言研究与回顾暨庆祝程祥徽教授澳门从研从教30周年文集》,澳门大学,2012年。 79.华文教学在新加坡--目标和层次的讨论,《华文学刊》(新加坡),卷九第一期,2011年。 80.新加坡中学生华语词语使用调查,《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 81.论海外华文教学的性质和地位,安然、崔淑娟《文化的对话--汉语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82.话说“华语”——与美国旧金山华文电视台八方论坛主持人史东对话录,《北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83.华文课程B应该真正“外语化”,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年3月26日。 84.《中文》(初中版)教材编写的理念和特色(合著),《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85.再谈河南境内中原官话中的“哩”,《南方语言学》第二辑,2010年12月。 86.新加坡华文教学的再思考,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7月15日。 87.华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11月23日。 88.华语规划论略,《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3期。 89.华文教育专业建设之我见,《华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 90.语言暴力:“文革”点名术的证明,第七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西宁,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电子刊。 91.马来西亚的华语教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上编,(商务印书馆),2009.9。 92.海外华语传播2008,《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上编,商务印书馆,2009.9。 93.华文教学当地化的若干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2期。 94.两岸汉语的差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海峡两岸语音与语言生活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2008年12月。 95.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母语维持问题:新加坡个案,《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 96.以“国、中、汉、华、唐”为上字的词与社会认同建构,《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 97.海外华语传播概况(200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商务印书馆2007年。 98.现代华人社会称说汉语方式多样性再考察,《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第1期。 99.汉语的国际地位与国际传播,《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100.海外华语传播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1期。 101.海外华人的母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 102.语境研究与社会语言学——读王建华等著《现代汉语语境研究》,《汉语学习》2006年第5期。 103.以辅助专业课教学为目的的汉语教学:实践和思考,《对外汉语研究》第2期,商务印书馆,2006年。曾在美国纽约大学主办中文教学国际会议(2004)上宣读。 104.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总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2006年5月由国家语委正式发布,商务印书馆2006年9月出版。 105.海外华语传播概况,《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2006年5月由国家语委正式发布,商务印书馆2006年9月出版。 106.海外华人华侨分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2006年5月由国家语委正式发布,商务印书馆2006年9月出版。 107.论华语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2期。 108.对汉语中父亲称谓系列的多角度考察,《中国语文》2006年第2期。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的国家疆界与文化图像国际研讨会(2004)上以《对汉语父亲称谓问题的若干考察》为题报告。 109.论华语视角下的中国语言规划,《语文研究》2006年第1期。 110.海外华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1期。 111.说N三题,《修辞学习》2006年第1期。 112.马来西亚:官方语言的推行与华语的拼争,《暨南学报》,2005年3期。2004年12月澳门语言学会年会主题报告。2005年1月、6月曾分别在第四届双语国际会议、语言与认同研讨会演讲。 113.面向社会的社会语言学:理想与现实,《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3期。 114.河南境内中原官话的“哩”,《语言研究》,2005年第3期。 115.近20年来的中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修辞学习》,2005年第5期。 116.字母词规范设想,《辞书研究》,2005年第4期。后收入《词汇学理论与应用》,商务印书馆,2006年。 117.华语的规范与协调(与汪惠迪合作),《联合早报》,2005年5月10日。 118.广州市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2期,(署名:郭熙、曾炜、刘正文) 119.对“操”+过+处所词语讨论的思考,《语文建设通讯》79期,香港,2004年。 120.“操”的讨论的意义,新加坡《联合早报》,2004年9月7日。 121.“对外汉语学”说略,《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 122.回忆我的导师张礼训先生,收入莫砺锋主编《薪火九秩》,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又《南京大学校友通讯》,2004秋季号(总26期)。 123.要重视语言学教学参考书的编写,《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 124.论“华语”,《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又收入莫砺锋主编《南京大学中文系90周年系庆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5.论全球华语辞典的编纂,第二届国际中国社会语言学学术会议(澳门)论文,2003年11月。 126.海外华人社会汉语教学的若干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3期。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新加坡),2003年11月。又载《国际汉学集刊》第一辑,陈学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27.普通话词汇与新马华语词汇的协调与规范问题——论域内外汉语协调的原则和方法,《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128.配合环境的双语教学,新加坡《联合早报》2003年2月5日。 129.语言教育若干问题之管见,《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期。 130.华语的规范与协调(与汪惠迪合作),新加坡《联合早报》2002年12月7日。 131.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现状与前瞻,《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132.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衔接——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例,首届亚太地区中文工作坊(香港,2001)论文,后载《汉语学习》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12期转载。 133.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又收入周胜鸿等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鹭达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 134.华语与普通话:由来、特点及其他,马来西亚《光明日报》2001年4月11日—12日。 135.对新时期推普的一些思考:以江苏为例,《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5期。 136.汉字误读误写现象札记,于根元《世纪之交的应用语言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137.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138.聋儿双语教育浅谈,《现代特殊教育》1999年第6期。 139.新一轮“推普”:特点、问题和对策,《语文建设》(北京)1998年第11期。 140.苏南地区河南话变化的初步考察,《南京社会科学》(南京)1998年第8期。 141.当前我国语文生活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北京)1998年第3期。 142.磨盘话词汇选,《南京大学中文学报》(南京),1998年期。 143.当前社会称谓问题小议,《语文建设》(北京)1997年第9期。 144.磨盘话音系,见《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45.中国语文工作者的使命(署名郭伯康),《语言文字应用》(北京)1996年第3期。 146.世纪交替中的中国语言学:危机与机遇并存,《语言文字应用》(北京)1996年第4期。 147.磨盘话同音字汇,《镇江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148.苏南地区的河南方言岛群,《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又见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6年第2期。 149.谈谈古代的方言及其发展,见郭维森、柳士镇主编《古代文化基础》,岳麓书社,1995。 150.索绪尔的语言观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署名郭伯康),见《语言文字应用》(北京)1994年第3期。 151.论“‘一样’+形容词,见《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北京),1994。 152.要进一步放宽语言政策,见《现代特殊教育》(南京)1993年第1期。 153.汉语、汉字和汉语现行书面记录系统的问题及其对策,《语言文字应用》(北京)1992年第3期。 154.试论海峡两岸汉语差异的起源,《双语双方言》(二),彩虹出版社,香港,1992,又见《语言学通讯》(武汉)1993年1-2期。 155.试论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156.丹阳埤城的河南方言岛(与蔡国璐合作),《徐州师院学报》(徐州)1991年第2期。 157.“动词+‘到’+处所词语”的十二种句式,《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北京。1991。 158.英语儿童语言量表在汉语中应用的探讨(与周兢、李凡合写),《国际心理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1991,南京。 159.礼貌语言要得体,(与华培芳合作)《平顶山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160.汉语听力损伤儿童语言康复中语音教学的几个问题(与李绍珠、周兢合写),《南京师大学报》(南京)1990年第4期。 161.语法•语义•语用,《盐城师专学报》(盐城)1990年第4期。 162.新闻表达中的逻辑结构,《学语文》(芜湖)1990年第6期。 163.论大陆与台港汉语在词汇上的差异,《双语双方言》,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1989。 164.新闻语言和新闻表达》,《采与编》(南京)1989年第5期。 165.对比分析:应用语言学一个方兴未艾的分支,《社科信息》(南京)1990年第10期。 166.新闻语言和缩略语,《许昌师专学报》(许昌)1989年第1期。 167.“动词+‘到’+时间词语”的三种类型》,《平顶山师专学报》(平顶山)1989年第1期。 168.现代汉语教学问题刍议,《语言学通讯》(武汉)1989年3-4期。 169.“动词+‘到’+时间词语”的两种句式,《汉语学习》(延吉)1988年第1期。 170.《语言的语法分析和言语的语法分析》质疑,《语言学通讯》(武汉)1988年第1期。 171.关于“动词+‘到’+处所词语”的句法分析,《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又见《语法求索》,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1988年。 172.“放到桌子上”“放在桌子上”“放桌子上”,《中国语文》(北京)1986年第1期。 173.“这个”和“那个”,《大众修辞》(上海)1986年第1期。 174.汉语介词研究述评,《徐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2期,又见人大复印资料1986年第8期。 175.《国文法草创》述评,《南京大学学报》1986年(语言文字专辑)。 176.虚词和虚词教学,《中学教学语法阐要》,语文出版社,北京,1985。 177.“个”的词性,《语文学习》(上海)1985年第2 期。 178.现代汉语中有比喻意义的词,《汉语论丛》,河南人民出版社,郑州,1985。 179.目前语言研究中术语使用的几个问题,《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研究生论文专辑)。 180.《语言的美和美的言语》述评 (与张晓铃合写),《修辞学习》(上海)1984年第3期。 181.说“永远”,《教学通讯》(郑州),1984年第7期。 182.台湾的语文教学,《河南教育》(郑州)1984年第5期。 183.关于“是”的用法的几个问题,《河南教育》(郑州)1985年第7-8 期。 184.关于“东南部气候……”,《河南教育》第1985年第4期。 185.说“x笑”(与张晓铃合写),《汉语学习》(延吉)1984年第1期。 186.新词语用法举例(与张晓铃合写),《汉语学习》1985年第2期。 187.谈“东山再起”及其他,《中学语文教学》(北京)1980年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