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卫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5-19 阅读: 9810
导师姓名: 王汉卫 |
|
联系方式 | |
电话:13539771690 电子邮箱:wanghanwei@hwy.jnu.edu.cn | |
基本情况 | |
王汉卫,男,博士,1967年生,河北隆尧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 |
研究领域 | |
二语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字教学、华文水平测试 | |
教育背景 | |
1984-1988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获中国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1997-2000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 2005-2008暨南大学文学院,获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 | |
工作经历 | |
1988-1997就职于河北隆尧师范学校。 2000.7-2001.1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1—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
担任职务 | |
2012-2020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水平测试中心主任。 2020-2021暨南大学华文考试院副院长。 2021-今 暨南大学华文考试院执行院长。 | |
教学情况 | |
2001年以来,担任留学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课程多门。 主要有留学生课程汉语精读、听说、阅读、汉字、中国文化专题等。 国内本、硕、博各层次课程有第二语言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字教学、华语研究、华文测试等。 | |
主持项目 | |
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定量分析的对外汉字学》,2010年立项,立项号10YJA740089,立项经费9万元,已结项。 2. 侨办重大项目《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系统》,2015年立项,侨文函[2015]153号,立项经费370万元,已结项。 3.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2016年立项,立项号16AYY005,立项经费35万元,配套经费20万元,已结项,并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 |
发表论文 | |
论文(除有说明外,均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1. 论“人群特征”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支撑,《语言战略研究》2024第5期。 2. 华裔儿童识字能力与读文能力的关系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3期。(二作) 3. 海外华校中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研究,《丝绸之路》2024第2期。(二作) 4. 论“集/散”的对立与互补——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新思路,《华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4期(二作) 5. 华文水平阅读测试的设计及质量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23年第4期。 6. 华文水平测试第一阶段的效度验证及改进,《全球华语》(Global Chinese)2021 年第 2 期。(二作) 7. 华文水平测试设计与实施,《美国中文教师协会会刊》,2021。 8. 初级华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汉语教学学刊》2021 年第 1 期。(二作) 9. 关乎效率,关乎继承——“集中识字”,《世界华文教育》2019年第1期。 10. 华文水平测试汉字大纲研制的理念与程序,《华文教学与研究》2019年第1期。 11. 华文水平测试的设计与初步验证,《世界汉语教学》2018年第4期。 12. 以华测促华教,以华测兴华教——王汉卫教授专访,《世界华文教育》2018年第4期。(本刊编辑部) 13. 国际汉语教学背景下的繁简观,《汉字研究》(韩国)2017年第2期(总第18辑)。 14. 汉语教学的模式、层次与分班,《世界华文教育》2017年第1期。 15. 华文水平测试(HSC)的基本理念,《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第5期。 16. 汉字拆分理论的再认识与基础形元的求取,《汉字研究》(韩国)第15辑,2016。 17. 初级阶段留学生背景与阅读测验表现的关系,《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05-26 22:42(第二作者) 18. 现代汉字笔画系统的简化、排序及命名,《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1期。 19. 基础汉字表研制的三个问题,《华文学刊》(新加坡),2015年第1期。 20. 加快推动海外华人社会华语标准的研发,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编《中国语言生活要况》2015。 21. 华文水平测试的总体设计再认识,《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3期。 22. 现代汉字笔画系统简化刍议,《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期。(第二作者) 23. 华文水平测试的总体设计,《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 24. 笔素与汉字的难度序,《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2期。 25. 外向型检字法初探,《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3期。 26.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笔画,《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2期。 27. 关于部件命名的三个问题,《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28. 从《弟子规》的改编看蒙学读物的华文教学价值,《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29. “进/出口”及其相关词语的释义立目与应用,《语文建设》2009年第3期。 30. 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释义模式,《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1期。 31. 论“华语测试”的三个基石,《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2. 初级阶段“抄写”策略的运用,《广州华苑》,2009年第2期。 33. “合”为贵——也说词的同一性问题,《辞书研究》2007年第4期。 34. 论词汇大纲研制原则,《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5.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媒介语问题试说,《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 36. “子母扣儿”及其他,《方言》2007年第2期。 37. 精读课框架内相对独立的汉字教学模式初探,《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1期。 38. 谈基础阶段词汇集中教学,《语言与翻译》2005年第1期。 39. 普通话基本音位的教学图示法,《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0. 名转动词修辞价值认识上的几个问题,《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41. C试论对华裔语言生的教学特色,《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 42. “约数”使用也应该有约束,《修辞学习》,2004年第6期。 43. 声调性质作用的再认识与声调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44. 量词的分类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暨南学报》,2004年第2期。 45. 释“亿万”,《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 46. 改进部首检字法的几点建议,《辞书研究》,2003年第5期。 47. 标准与基础——基础阶段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新思考,《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8. 试论以发音方法为纲的声母教学顺序,《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9. 基础阶段声调教学四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0. 声母的教学顺序分组及图示法,《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华北分会论文集》,2002年,天津古籍出版社。 51. 现代汉语名词的单复数问题分析,见《天津市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集》,1998,天津人民出版社。 52. 区分“作”和“做”的五条规则,《语文周报》1999年第37期。 53. 论同音词的界定,《天津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 |
主要著作 | |
1. 专著《华二代祖语保持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23.12。第一作者 2. 专著《华文水平测试汉字大纲》,商务印书馆,2022.12。第一作者 3. 专著《华文水平测试概论》,商务印书馆,2024.12。第二作者 4. 专著《基于定量分析的对外汉字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独著 5. 专著《华语测试中的阅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独著 6. 编著教材《世界华人弟子规》,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第一作者。 7. 编著教材《华人弟子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作者 8. 主编《华文水平测试丛书》,含共七册,已出版六册,《华文水平测试概论》出版中:《华文水平测试手册》《华文水平测试样卷》《华文水平测试汉字大纲》《华文水平测试词汇大纲》《华文水平测试语法大纲》《华文水平测试文化大纲》《华文水平测试概论》商务印书馆,2022.12。 9. 参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周健主编,该书作者群中的作者之一,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 10. 参编《华文教学概论》,郭熙主编,本人撰写其中的两章,商务印书馆,2007年。 11. 参编《汉字规律》,周健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三作者。 12. 参编《汉字突破》,周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作者。 | |
学术兼职及出国讲学经历 | |
1. 《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华文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审稿专家。 2.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 3. 广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4. 英汉语比较学会测试分会常务理事。 5. 国际中文教育南方联盟理事。 6. 泰国罗勇府罗勇公立光华学校学术顾问。 7. 日本国际文化教育协会名誉顾问。 8. 2001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内外汉语学术会议、讲学、演讲。 | |
本人的“骄傲” | |
相比于以上论著与国家级项目,本人最聊以自慰的是,积多年心血潜心创作的一组用于基础中文教学的组诗——《字·诗》。全套诗作51首,总文本长度3300字,包含不重复常用字种1900字。《字诗》反思百年来的现代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打通了语言学与文学,扬弃了传统蒙学的优点与不足。《字诗》虽尚未正式出版,但常常拿部分诗作试水,每经展示,都得到受众的强烈喜欢,甚至被誉为汉语教学的“芯片”。《字诗》已著作权登记,待版。《字诗》(待教材化)的前后都有连续的教学设计与内容,大都初步成型,潜心打磨中。该系列教材不急于出版,一方面是给自己时间打磨,一方面是想看看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