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致辞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10-28 阅读: 7060
综合性大学中,最早确立以海外华侨作为服务对象的,恐怕只有暨南大学了。创办伊始,海外华人华侨子弟便与这所大学结下了绵延一百余年的深厚情谊。“宏教泽,系侨情”成为了这所百年老校矢志不渝的办学宗旨和庄重承诺。虽然几经辗转,数度起伏,她的生命力却愈发旺盛,意志也更加坚强。陆陆续续培养的学生达数十万人之多,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华侨华人的中坚力量,为海外华人社区及当地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成立于1993年,由当时暨南大学的对外汉语(后改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预科部与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简称广州华侨补校)合并而成,其中对外汉语专业创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华侨补校则成立于1953年,预科部最早,创立于1925年。起名华文学院有两个寓意,第一是“华人华侨”,秉承暨南大学的办学宗旨,服务对象没有改变;第二是“华语华文”,教育内容重新认定。从开始时的预科、汉语等非学历教育,到1998年开设第一个本科专业——对外汉语(后改为汉语国际教育),陆续增设了汉语言、华文教育等本科专业,从这些专业中又衍生了专门针对留学生的商贸汉语、旅游汉语、汉语言文化、学前语言教育等专业方向。在增加专业门类的同时,学院的办学层次也在迅速提升,研究生教育很快得到发展,硕士博士专业在短短十年内就建设起来了,不仅如此,学院还把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输送到了海外,有力支持了海外华文教育的正规化建设。
国家之间的互动,民族之间的往来,语言的双向沟通、文化的相互理解至关重要。作为培养语言人才的专门学院,教学、科研是我们的两个重要抓手。一流的语言学院应该也必须是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要,有质量控制和效果检讨的机制,有强大的科学研究力量作为支撑。事实上,我们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华文教育研究院和应用语言学研究院是推动学院科研发展的双发引擎。列入两个研究院重点推动的研究项目和拓展方向都是相关领域的最前沿领域,如华文教师证书标准、华文水平测试系统的研发,为海外华文教育走向正规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提供了强有力保证,也使得华文教育学科有了丰富的内涵;语言文化生态是研究语言活力语言生存状态的学科,尤其是这一研究对象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意义显得特别重大。不了解对方的语言,如何能有好的语言教学?语言能力发展涉及多学科交叉,是未来解决语言教学和学习问题的方法创新和技术革命。
再好的目标也得一步一步去实践,如果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并充分享受过程,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仅有意义,也将成就我们幸福充实且怡然优雅的人生。
院长:邵宜教授